第63章 一更(第2/2頁)

全國的財政都要交由戶部處理,自前朝起,一直到本朝,兩朝全都鼓勵商業發展,農業雖然仍舊是朝廷的根本,但是並不抑制商業的發展,這一點從允許商人子弟參加科舉就能看出來。

正因為如此,戶部的重要性在六部當中尤為明顯,甚至已經超過了原來作為六部之首的吏部。

而吏部和戶部,也是唯二兩個沒有安排過皇子進入的部門。

魏時雖然不知道,日後戶部會不會被牽扯進來,但現在肯定是沒有的,更別說師伯還是戶部尚書,一手緊抓全國財政大權的人,也是當今的心腹之臣。

“你曾經提出過新的記賬之法,在皇上那裏是露過臉的,太子他們也必然知道這些事兒,老夫還曾經在皇上那邊兒誇你,說你很適合在戶部當差,你如果願意的話,開恩科之後,若是榜上有名,可入戶部。”

把弟弟的學生拉到戶部來,這事兒沈濤想的不是一天兩天了,如果是參加正常三年一屆的科舉考試,那魏時想入仕途還得一年多。

按照慣例又得在翰林院待上三年,真到了可以調入戶部的時候,他這個老家夥恐怕已經從戶部調離了,或者直接就已經致仕了。

但這次開恩科好呐,皇上允了太子親自挑人,他這個戶部尚書,也跟著挑一個早就看好的人,這不為過吧。

任誰應該也說不出別的來,哪怕是太子,那也是知道他對這記賬之法的推崇,他把這琢磨出方法的人要到戶部來,那也是有情可原的事情。

太子非但不會有旁的想法,甚至還會幫著推一把。

畢竟這太子新立,別說立威了,還在收攏人心的階段,他這個做不了幾年的戶部尚書,也算是比較好的施恩對象。

比起入東宮,當然是去戶部更好了,只是他一介文科生,居然要去戶部待上幾年,打算盤,查賬冊,真的是太難了。

更難的還在後頭呢。

“你要是來了戶部,也方便我們在算學上的討論,別看老夫在算學圈子裏沒什麽名氣,但實在是因為沒時間,並非是能力不濟,等日後你就知道了。”

沈濤拋出個好處,小小的引Ⅰ誘一番弟弟的學生,他可跟沈舟不一樣,做水利工程需要的計算,還得拜托別人,自己壓根就算不了。

還等日後呢,魏時這會兒本來都已經衡量好的天平,又有波動了。

求您了,真別說了。

“學生自然是樂意入戶部的,麻煩師伯您了,還得為學生的事情籌措。”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雖然這路不是他一開始就打算想走的路,這村莊也並非他的理想之地,可總好過去送人頭、做炮灰吧。

好歹在戶部他也是能做些事情的,而且瞧師伯的態度,怕是沒什麽清閑日子可以過,也就沒精力攪和到這些有的沒的裏了。

“好說,好說,既如此,你這段時間就好好備考,殿試成績出來之前,老夫就會提前把這事兒給辦了,你若是可以狀元及第,那也證明老夫慧眼識人。”

可千萬別想著藏拙,怕他不好跟太子搶狀元,在上位者眼裏,狀元跟探花、跟二甲進士,根本就沒什麽不同,這名頭不過是聽著好聽而已,重要的是才能,是背後跟著的關系脈絡。

可對讀書人自己來說,這名頭可就重要了,十年寒窗苦讀,這最最至高無上的夢想,不就是狀元及第嗎。

沈濤也不希望因為自己橫插一杠子,就讓魏時改了主意,科舉考試大概是讀書人的一生當中,最為公平的一場考試了,哪怕它並做不到絕對的公平。

可因為能力不足、身體不適、運氣不濟而拿不到狀元,這行,刻意藏拙,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實力來,不管是拿到什麽樣的一個名次,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