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一更(第2/3頁)

大家都還沒怎麽站隊呢,暗地裏觀望哪位皇子更得這位陛下的喜愛,誰能想到這麽快就立太子,而且不立長子,不立身份最為貴重的皇三子,而是直接越過前面四個皇子,離皇五子為太子。

五皇子的母妃不過是一個嬪位,要說不得寵,那也不會有這個孩子,要說得寵的話,那比這位得寵的還多著呢。

五皇子的外家,也無甚權柄,世代都是讀書人,任職的地方也都是像翰林院這樣清貴,但沒多少權力的部門。

總而言之,不管是拼寵愛,還是拼外家,五皇子都拼不過別人。

要說本人多有才能,那只能問問這些皇子們的先生了,五皇子今年可才十六歲,剛剛入朝參政,還沒發揮出多少才能來呢。

今天不知道有多少人私底下揣測,那個連封號都沒有的白嬪,可能就是當今皇上的真愛了,其他都是擋箭牌。

不過這些跟魏時就沒什麽關系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還不是朝廷的官員呢,何必操心哪位是未來的主子,更何況就算他操心,朝廷百官都操心,這也不是他們能說了算的事情。

歸根結底,太子到底是誰,皇位的繼承人到底是誰,都是當今一個人說了算。

沒幾個月就要會試了,這才是頭等大事。

——

柳州城這邊,消息傳過來的要晚一些,但畢竟是舉朝震動的大事情。

六月二十日,在新一期的邸報上,魏成就看到了朝廷立太子、開恩科的詔令。

前者跟他沒多少關系,畢竟他也沒站過隊,而且官職確實是夠不上摻和這些事兒。

後者可就是大事情了,魏家唯二長成的兩個男丁,一個備考會試的,一個備考鄉試的,可不就是切身相關的大事情嘛。

依照他對侄子的了解,應當會參加這一次的恩科,畢竟當年擔心的事兒,如今差不多都已經解決了,既然如此,早一年入仕途總比晚一年好。

至於自家兒子,他當然是希望定哥兒可以去參加,都已經二十五歲的人了,就算是身體不好,那也不該再這麽拖下去了,大不了等考中舉人之後,就直接入仕途,也不再往上考了,省得多受那幾年的罪。

魏家已經有能夠頂起擔子的人了,魏成不自覺的對兒子的要求也就放松了些,畢竟這身體情況也得要考慮的,比起功成名就,當然更希望自己孩子能平平安安的,多活幾年。

“這事兒我也不逼你,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覺得有把握就去,覺得沒有把握再等上一年也行。”魏成也是不得不說這個話。

兒子參加過恩科之後,真要是中不了,那一年後,正常三年一屆的鄉試怕是也很難再參加了。

整整九天的鄉試,待在裏邊吃喝拉撒,按照兒子的身體情況,一年半載的怕是養不回來。

就算是能撐著去參加,也未必能把實力發揮出來。

總之這兩次的鄉試,也就是能參加一次。

魏定跟父親的想法是一樣的,比起再多等上一年,他還是更想參加今年的鄉試。

依著堂弟的水平,今年是肯定能中進士科的,眼看著比他小九歲的堂弟都要入仕了,他也不想在科舉上再蹉跎下去,就是為了備考,他連給兒子親自開蒙的時間都沒有。

作為父親,魏定心裏頭很難不感到遺憾。

“堂弟雖然去了京城,但是也沒少給我寄資料回來,尤其是算學方面的,兒子覺得這一次起碼有八成的把握,還是去試試吧。”

真要是成了,那他就幹脆利落的入仕途,不會再考下去了,這要是沒成,那就不是一年的事情了,起碼還要四年。

本朝這才是第二次開恩科,能碰上一次就算是幸運的了,很難再有第二次。

“那行,這一個月我也抽出些時間來,親自抓你的策問,咱們爭取這一次就過。”魏成也是為兒子操碎了心。

兒子也就是能在家裏再呆上一個多月,之後就得去趕考了,他作為本地的父母官,是不能擅自離開的。

燕縣離京城還要更遠一些,更何況知縣和知州收到邸報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魏仁在邸報上看到消息的時候,已經是二十幾號,都快進入到七月份了。

朝廷立太子,跟他一個小小的知縣沒什麽關系,朝廷開恩科,跟他也沒什麽關系,畢竟他已經為官了,不再是苦兮兮參加考試的學子。

至於兒子和侄子,說句實在話,早一年半載參加和晚一年半載參加,真的沒多少區別,反正肚子裏的墨水就那麽多,有就考得上,沒有就考不上,時間或早或晚,那都是無所謂的事。

魏仁這邊還能從邸報上看到消息,李氏壓根就沒這麽個途徑,她連朝廷立太子的消息都不知道,更遑論是開恩科了。

李氏現在就只有兩件事情可做,一件是好好的教養自己的兒子,之前辭退的先生又被重新請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