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二更(第2/2頁)

“麻煩姨娘了,既然明天要去李家,那我今兒就得把功課交給老師,就不回來陪您用晚膳了,您也別等我,早點睡。”

魏時囑咐了一句,也沒急著走。姨娘看賬本,他就幫著在一邊算賬,連算盤都用不到,心裏一合計,數字就出來了。

要麽說是讀書人呢,白姨娘真真是覺得這讀沒讀過書就是不一樣,她這一年來也學了算術,也學了一些做賬時要用到的字。

可一頁的帳,得來回扒拉好幾遍算盤珠子,一炷香的功夫能算完,那就算是不錯的了。

學的這些字,認是認得出來,可要把這些字寫出來,那就是為難她了。

瞧瞧兒子這算術的速度,寫出來的字這個漂亮勁兒,白姨娘萬分驕傲。

這可是從她肚子裏生出來的。

白姨娘現在已經不愛穿素衣了,都說‘女要俏,一身孝’,她年輕的時候,或者說是在燕縣的時候,最愛穿的便是一身白衣。

但是在柳州城,住在人家家裏頭,再穿一身白衣,可就不合適了,不過還是偏愛淺色,淺紫、淺藍、淺綠。

但到了京城之後,就慢慢的開始穿深色的衣服了,深紫色、藏青色,甚至於是她之前最討厭的褐色。

做了管家人,人情往來很大一部分也是由她負責,自然要穿老成持重的顏色,不能讓人看輕了她兒子去。

正如同這身上穿的衣服一樣,白姨娘很多方面都在下意識的做著改變,她的身份不能改變,能變的只有她這個人。

——

白姨娘只去過李家一次,她自己不樂意過去,李家同樣也不太歡迎這個人。

不過倒是挺歡迎這個人的兒子。

生辰宴的規模要比魏時想象的小很多,可以說就是一個家宴,來的都是李家關系比較近的親戚。

就是因為關系親近,大多都有血緣關系,就算沒有,那名份上也是有的,所以男女雖然是分開的,可中間也只隔了兩塊遮的並不嚴實的屏風而已。

李家人丁興旺,既不缺女兒,也不缺男兒,瞧著好不熱鬧。

魏時對這樣的場合向來經驗也不多,再加上周圍沒有相熟的人,不免有些拘謹,敬了幾杯酒之後,便老老實實的坐在一旁,認真吃東西。

這幅模樣,不光屏風這邊的人瞧得見,另外一邊的人也能瞧見。

老實是真老實,要是換個長得醜的、氣質猥瑣的,那就是木訥無趣了,但人長得好,旁人瞧著也好似加了一層濾鏡。

總有那麽幾個人,會為皮相所惑。

更何況這位還是鄉試解元,拜了工部的沈大人為師,李家好歹也是書香世家,女兒哪有不知道這分量如何的。

這麽一想,那庶出的身份也沒什麽,就算是攤上大姑姑做婆婆,也是可以忍受的。

魏時可不知道自個兒是送上門來給人家相看的,主要是李家人一點口風都沒透,那兩扇屏風,雖擺放的有些奇怪,可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兒,他壓根兒就沒往深了想。

自然也就不知道,大舅母的生辰宴之後,李家寫了兩封信,一封是給他父親的,一封是給他母親的,說的便是兩家定親的事,而且連人選都已經定下來了。

十五歲的魏時,十六歲的李雪,也就是李子成的嫡幼女。

魏時沒有拜師之前,李子成並沒考慮過把自己的嫡幼女跟魏時牽扯到一塊。

甚至那時候,他都已經給這個小女兒看好了人選,並且兩家已經有了默契,只是還沒有把話說開。

魏時拜了沈舟為師之後,他就沒再搭那一家的話茬,要不是怕顯得太過功利和急切了,拜師之後,他就想把魏時叫到家裏來了,讓小女兒瞧瞧。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把婚事定下來,自古婚姻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魏時的父母都不在京城,所以跟魏時說了也沒用,還是得寫信到燕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