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第2/2頁)

這意志力不強的人還真去不得。

“我這一路上倒是也有打聽,比較傾向於江南的白鹿書院,或者去京城的國子監也成。”

江南文風興盛,書院眾多,而白鹿書院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管理嚴格、文風好、門檻高,關鍵是裏面的先生,那可都是有真才實學的,甚至還有一位大儒坐鎮。

不過白鹿書院距離柳州城並不近。

另一處就是京城的國子監了,這也是朝廷的機構,裏面的配置就不用說了,但凡是官方要扶持的東西,配置就沒有不好的。

魏時已經中舉了,自然也就有入國子監進學的資格。

但國子監離柳州城就更遠了。

倘若他不能把姨娘帶過去的話,那姨娘就只能回燕縣了,於情於理都不可能一直在大伯這邊兒呆著。

“這兩個地方都不錯,但是白鹿書院要求可嚴格著呢,不能帶書童,一個月也只有一天能出來,關鍵那裏罰學生可是罰出了花樣,國子監的話,裏面不光有舉子進學,還有靠著家族余蔭進去的勛貴子弟,那可都不是好相與的。”

先生罰學生要麽是抄書,要麽是罰站,要麽是打手板,白鹿書院的花樣可就多了,跑步、紮馬步、打掃教室、打掃廁所……

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在那裏面讀書,可真得時時刻刻都小心注意。

國子監是朝廷機構,裏面的人五花八門,就像白鹿書院罰學生的手段一樣多。

關鍵是裏面惹不起的人太多了,真要是碰上幾個紈絝子弟,吃了虧都沒地方說理去,更別提給人家還回去了。

所以這兩個地方好是好,但缺點也不容忽視。

“反正是進去讀書的,管得嚴一點兒,或者是人員復雜一點兒,都在其次,重要的還是教書的先生嘛。”

其實他更傾向於去國子監,一來,這樣就可以待在京城了,幾年不回來也是可以的,也免去了‘趕考’這事兒。

二來,國子監的人員再復雜,又哪能比得上朝廷的人員復雜,早晚都是要經歷這麽一遭的,早一些總要好過晚一些。

至於勛貴子弟,人家是不好惹,當然他也不是惹事兒的人,真要是遇上了紈絝子,不能正面抗,難道還不能暗地裏用軟刀子嗎。

就算真遇上了怎麽都紮手的硬茬子,‘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道理他還是懂得的。

白鹿書院最大的特點,不是配備的先生足夠好,而是管理的足夠嚴格。

不管是不允許帶書童和下人進書院,還是各種各樣的懲罰手段,歸根到底,都是讓學生意志力更強,能把心思都放到學習上去。

他要是在學習上態度松散,或是一朝中舉之後,便得意忘形了。

那去白鹿書院,必是有所得的。

可他並非是這種情況呀,在學習方面,他自問已經足夠自律了,沒怎麽松懈過,也是嘗過‘人間疾苦’的人,這鍛煉意志力的法子,對他來說用處不大。

與其把時間浪費在整理內務上,還不如多讀幾本書,或是多出去走一走呢。

但是對他來說,白鹿書院跟國子監比起來,有一樣不可比擬的優勢,那就是離柳州城沒那麽遠,每個月那一天的假期,肯定是不夠回去的。

但是過年總是可以回去一趟的,這樣一來,姨娘也就用不著去燕縣了。

他已經數年未曾見過母親了,每次遇到什麽大事兒也會寫封信過去,不過從未收到過回信。

但母親的性子,他也是了解一二的,尤其是他那位嫡出的弟弟,好似身體不太好,姨娘回去,肯定是出氣筒,日子且不好過著呢。

還是盡可能的留在大伯這邊,不管對誰都好。

兩邊雖然還沒分家,但在魏時心裏頭已然涇渭分明,能不牽扯就不牽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