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一家小小鋪子(第2/3頁)

蘇錦衣有些遲疑地點頭,“好像確實這樣更好,之前我聽我們班一個同學說,在城裏的小孩算好的,他老家在鄉下大山裏,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手機是什麽,哪怕現在是九年義務教育,學校管吃飯管學費,還是上不起學,或者是上完初中就輟學了,可能更需要幫扶的同學並不在我們學校……”

四個孩子對這方面都不是很了解,這一個命題就暫時放下了。

“我們需要成立專門的審核小組,審核小組可以嘗試著自主出題,這樣可以避免作弊的可能,檢測出申請人的真實成績,申請技能培訓基金的,可以3-5人組成一團,如果裏面有一個沒有學習成果,那麽可以限制這五個人下一筆資金的申請額度,這樣的話,團員之間會相互激勵監督學習的……”

這樣一來,資金申請的條件就更嚴格,也更有保障了,顧朝琛接著說網站上的東西,“還有一個端口是供別人捐贈的,駱前輩說雖然我們是非公募基金會,但被動接受其他人的捐贈和資助也是合法的。”

董輕鴻聽得有些激動,“對,這樣一來,就會有其他想幫助別人的人來加入我們,基金會的力量會變強大的。”

四人坐在一起商量,逐條討論,一條條細化到實處,連圖文表格都要做很多份,四個人還在一邊瘋狂學習相關知識一邊補充完善基金會的相關條例,等基金會更名程序走完,拿到了基金會印章,整個基金會已經資助五個海河一小的同學了。

其中兩個是家庭困難但成績優異貧困生,兩個是市福利院需要給腿裝義肢的崽崽,剩下一個是那個會做陶碗、叫李秋白的小男孩,他的妹妹正在調養身體,徹底根治好肺炎以後,就能植入人工耳蝸,聽見世界的聲音。

這期間秦雪憑著自己進步十名的成績拿到了第四筆夢想基金,每天清晨五點半就到秦腔社練嗓子,練完來學校上課,晚上回家之前先在鋪子裏吃點東西,去秦腔社學習兩小時才回家,秦雪周末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這上面,進步也是神速的,今年九月份,就要代表秦腔社少兒組去參加戲曲比賽了。

江潮直接復學海河一中,除了學習就是在鋪子裏幫忙,憑著優異的成績連續跳級到了高三,追上了同齡人的腳步,成績名列前茅。

江潮媽媽通過技術培訓變成了鋪子的糕點師,宋爺爺負責收銀,店鋪裏沒有其他員工,打掃衛生招呼客人,甚至烤面包這些都會有崽崽來做,鋪子生意紅火,通常蛋糕甜品早上六點出鍋,中午十一點全部都能賣完。

星期六星期天就不賣點心了,但還是有很多客人會來鋪子裏坐坐,或者逛一逛,因為這裏很安靜,墻壁上擺滿了書架子,有桌子椅子有茶,進來的客人不說話,但是會拿一本喜歡的書,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讀一讀。

如果讀書累了,可以穿過鋪子的過道,去隔壁的藝繪區,那裏掛滿了認真又充滿了童趣的繪畫,有鑄陶的工具和材料,也有編織手串的珠子和絲線,累了無聊了,可以坐下來做一個自己喜歡的陶具,或者編織一串喜歡的手串。

手串和陶具不能帶走,但如果客人喜歡,就可以花錢買走,價錢不會很貴,很多客人都會樂意把自己心愛的作品帶走,甚至會挑選一些架子上放著的成品工藝品,有各種陶器,珠串,簪花,甚至有手工縫制的刺繡漢服,或者是漂亮的珠花發卡,都是學校裏的同學們自己動手做的。

從一開始基本賣不出去,到現在可以當小老師,每個在這裏寄賣東西的同學都認真學習進步著。

藝繪區就這樣散漫地運作著,竟然也沒有虧本,每個月都有盈利,到月末的時候,同學們就會來鋪子裏結賬,拿走自己用勞動換來的報酬。

這樣的鋪子在海河已經開了四家了,帶著小黃鴨的標識。

今天是周六,兩個年輕女子在鋪子裏轉了一圈,想自己做一個小陶杯,但不太會,就來櫃台這邊了,看沒人,這才輕聲問,“有人嗎,老板在嗎?”

女子聲音剛落,從櫃台下面爬起來一個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小姑娘八歲九歲大,頭發長長帶著一點自然卷,自然而然披在後面,沒有帶任何發飾,但一點也不影響她的精致漂亮,一雙空靈澄澈的大眼睛,睫毛長長,像小扇子一樣,皮膚粉潤,泛著象牙白的柔光,個頭稍稍比同齡人高一些,穿著一身月白的明制書生裝,看起來可愛極了。

“有什麽能幫助姐姐們的嗎?”

小饕餮一聲姐姐軟軟糯糯的,兩個女施主笑逐顏開,“小朋友,海報上寫著有師父教,我們想請一個師父,可以麽?”

明鏡點點頭,把李秋白和鹿鳴做的樣品拿給兩個姐姐看,“這是店裏的兩個師父做的,他們雖然年紀只有十歲,但是制陶技術和筆繪都很成熟了,姐姐們看可以嗎?一人只需要三十塊錢。”事實上李秋白和鹿鳴已經當制陶‘小老師’有兩年了,甚至在努力學習,爭取拿到獎學金,去真正的學習繪畫,跟大師學習更深入的制陶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