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2/2頁)

“那就再等等,朕還活著,德妃的位份自然是跟著朕走的。”康熙帝一時想不出解決的辦法,先拖著,事緩則圓,總會有辦法的。

因為後妃的晉封都是排在皇帝之後的,德妃娘娘此時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很長時間內都不會被冊封為太後了。

不過德妃娘娘也不稀罕,她心目之中的太後之位,是她的寶貝兒子十四阿哥給她的。至於四爺給的,德妃娘娘表示她根本不屑一顧。

眼看著十四阿哥當皇帝的機會十分渺茫了,德妃娘娘就想著先給十四阿哥爭取一個好位置,最好可以掌握兵權的,這樣以後要是有什麽想法,自然就可以行動了。

康熙帝的想法一定,宮裏的宮妃們都得到了通知。嬪以下位分的,直接給五天時間收拾東西搬去暢春園,嬪以上位份的,則等著康熙帝退位大典之後,和康熙帝一起搬去。

暢春園的面積不小,但也不夠康熙帝的妃嬪們一人一處地方的。妃位的還好,就帶著自己宮裏的人搬去就可以了。

嬪位的則要兩三個擠一處了。至於嬪位以下的,呵,除了受寵的,院子裏擠個五六個也是常態。要想換院子住啊?等得了寵再說吧!

因為康熙帝是大清歷史上,第一個選擇退位的皇帝,因此禮儀什麽的都沒有舊歷可尋。禮部的官員查了許多史書,才勉強制定好了合適的流程。

康熙帝的退位大典在上午,四爺的登基大典在下午。因為兩個主角都有許多儀式要走,按原計劃肯定是來不及的。因此四爺就做主把自己登基大典的儀式能減則減,把時間留給康熙帝。

這個意見康熙帝肯定不同意啊!他身子骨也受不了那麽繁瑣的儀式,幹脆也讓禮部的人把流程裁撤了。這下好了,時間完全就夠了。

上午,四爺帶著百官,去參加康熙帝的退位典禮。主要就是跟在康熙帝身後,太廟祭祀禱告什麽的。下午四爺登基大典的時候,康熙帝強撐著精神湊了一回熱鬧,親自把玉璽交到了四爺的手上。

至此,大清兩代帝王的交接正式完成。四爺成為康熙帝之後的又一位皇帝,年號雍正。

四爺坐在龍椅上,讓梁九功宣讀自己登基之後的第一份旨意。這份旨意,是加封自己的諸位兄弟的,比如二阿哥,原來是理親王,以後就是世襲三代而斬的鐵帽子親王了。

比如十三阿哥,原來是貝勒,這次直接提成了親王爵位,一下子就跑到了眾位兄弟的前頭。誰都看得出來,四爺和十三阿哥的關系好,以後十三阿哥是一定會得重用的。

除了爵位之外,四爺還重新給兄弟們安排了差事。像九阿哥非常喜歡賺錢,四爺就把他安排進了戶部,讓他光明正大的去替國家賺錢。

還有十四阿哥,對於他的去處,四爺想了很久。最終還是把十四阿哥安排到兵部去,以後有機會打仗的時候總能用到他的。

就連四爺不怎麽喜歡的八阿哥,四爺都把他放到了鴻臚寺。八阿哥性子八面玲瓏,最適合這種和外國人打交道的事情了。

康熙帝早就看過四爺對眾位兄弟的安置,此時聽到梁九功宣旨,心情仍然很不錯。胤礽沒有說錯,老四的確是善待著自己的兄弟們。都根據他們的特長給他們安排了職位,不能更好了。

對於四爺登上皇位這件事,眾位阿哥都有點認命了。一是因為康熙帝還在,他們根本找不到理由來反對。二來是因為四爺雖然和他們的交往不多,但不得不承認四爺是真的有那個本事的,不比自己差。

總的來說,四爺很順利的登上了皇位,沒有如同歷史上那樣受人詬病。這一次,有活著的康熙帝證明,四爺這個皇位得來就是正統,想來少了許多的麻煩和波折。

四爺的這次登基大典,靜思和府裏的人都是沒有辦法參加的。因為四爺還沒有功夫冊封女眷,至今府裏的人都還是沿用著之前的稱呼。

“主子,今天是皇上的登基大典。隔這麽遠,都能聽到宮裏傳來的禮樂之聲呢!不知道場面是不是很宏大,可惜我們是看不到了。”

茴香給靜思端了一盤糕點來,聽著隱隱的樂聲,心裏十分激動。

這麽些天過去了,靜思已經冷靜下來了。“都耐心等著就是,總不會把你們落下的。”

靜思也沒想到,都過了將近一個月了,下人們還沒有緩下來。靜思在心裏搖搖頭,猜想著許久沒見的四爺現在是個什麽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