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紀事之我主沉浮 第五卷 大結局之我主浮沉 第四十二章 乾坤一朝變(第2/3頁)

“呦?難不成你們想學陳玄禮來個馬嵬之變?”王振的面色突然陰沉下來,尖銳的嗓音中散出一種無形的殺氣。

“如果你自比楊國忠,亂政惑國,我等學學陳玄禮又如何?”一語不合,又成箭弩相峙之勢。

不知是忌憚於老將軍們的虎虎之威,還是自己想清楚改了主意,半個時辰之後,王振派人面見朱祁鎮,大軍調頭改道,重新走上南下返京的捷徑。

只是在這一折一返的過程中,耗費了數日。

然而正是這屈屈數日,便改寫了大明王朝的歷史。

大軍行至狼山附近,瓦剌軍不出所料追了上來,面對近在咫尺的危險,朱祁鎮聽從王振的建議,以恭順侯吳克忠領三萬精兵殿後,又派成國公朱勇領五萬兵馬阻擊,如此設下兩道防線之後,便帶著大軍倉皇南逃。

八月十日,大軍到達宣府,追兵暫時受阻,天也徹底放晴了,上下皆得到喘息有重見天日之感。

此時對於是停是走,軍中又有兩派意見相左。

以張輔為首的老臣認為在宣府不必停留,補充糧草飲水之後立即急行回京。

而王振和一班儒臣則認為危險已除,加之連日趕路兵困馬乏,應該休整幾日。

朱祁鎮又一次聽從了王振的建議,直到恭順侯吳克忠、成國公朱勇被瓦剌軍全殲的消息傳來,才在一片慌亂中倉皇出逃。

此時的朱祁鎮已然方寸大亂,除了下令快馬加鞭急行奔襲,他不知自己還能做些什麽。

八月十三日下午,大軍行至一處名叫“土木堡”的小山丘暫作休整。

此處距京城三百裏,距懷來僅二十裏,眼看著重歸京師,朱祁鎮一直提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他此時只是覺得這次出征太過窩囊。

他真不知自己該如何去面對在京城留守的曾經冒死相諫勸他不要親征的吏部尚書王直等官員。

同樣,他也不知該如何去天壇、地壇和皇陵、宗祠祭祀,更不知該如何面對後宮那些對他頂禮膜拜將他視為真龍天子的後宮妃嬪、如花美眷。

最重要的是,該如何去面對母後呢?這應該是自己登基以來,第一次獨掌乾坤,而獨斷專行的結果竟然會是如此不堪。

唉,窩囊。

他想。

所以軍隊停在土木堡,當百官們勸諫讓他速速啟程的時候,他猶豫了。

似乎天地之間只有一個人能理解他,那就是王振。

他在百官一片勸諫之聲中力排眾議,說運送糧草輜重的千余輛車隊還未趕來,大軍應該略作休整,待點齊車馬後再啟程。

就這樣,在土木堡的林間,朱祁鎮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八月十四辛酉時,朱祁鎮下旨要車駕起行,然而此時,敵軍已經逼近。

幾十萬大軍被瓦剌軍圍在高坡之上,一時難以全殲,可是此處地勢較高附近沒有水源,人馬兩日飲不到水自然饑渴難挨全無抵抗之力。

英國公張輔等人力勸朱祁鎮派親信殺出重圍,調宣府和懷來駐軍相助,這樣就會在也先的兵馬外圍再形成一個巨大的包圍圈,如此內外加擊,裏應外合,有望轉危為安,反敗為勝。

朱祁鎮當即應允,立即派人去辦。

正當所有人寄希望於援軍,並派人在堡上深掘地井取水時,王振悄悄來到朱祁鎮的大帳內。

“皇上。”王振臉上是前所未有的肅然與凝重,他沖著朱祁鎮認認真真地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禮。

如此鄭重,倒讓朱祁鎮有些納悶,“先生這是何意?”王振以頭觸地,聲響驚心,再擡起頭時額頭已然滴血淤青,他坦然說道:“今日累聖上陷入危困,奴才本當一死謝罪。

可是奴才卻不忍看皇上被小人蒙騙,誤入歧途!”“哦?”朱祁鎮十分納悶,“請先生說得明白些!”“皇上想想,我軍雖然三役小敗,折損了十萬兵馬,可並未傷及元氣。

如今以四十萬兵馬在此,那也先就算是傾巢而出,不過三萬人馬。

三萬人馬能圍的住四十萬大軍嗎?”王振眼中神色冷得有些怕人。

朱祁鎮點了點頭。

“這三萬兵馬將我們圍起來,那麽側翼薄弱之處應該不過就是幾百上千號人,只要咱們奮力出擊相搏,這防線必定不堪一沖。反之我們在這兒死守待援,且不說懷來與宣府的兵馬何時來到,時間久了,我們怕是要先渴死、餓死了!”“先生高見!”朱祁鎮如同醍醐灌頂立即一派澄明,“還是先生一心為朕啊!”於是,朱祁鎮下旨,大軍全由王振統領。

王振傳令移動行營,越過壕塹向前行進,只是還未來得及與敵軍廝殺,明軍在繞行回旋之間,軍伍已不成行列,號令全失,亂作一團,踐踏死傷者不計其數。

如此混沌的場面,任是久經沙場的張輔等人也無從調度,唯有捶胸頓足,望天興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