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紀事之我主沉浮 第二卷 鳳凰浴火隱於朝 第十三章 風正一帆懸(第2/4頁)

等到朱棣駕崩,永樂二十二年十月,洪熙帝即位僅兩個月,禮部左侍郎胡瀠就上疏啟奏“南京龍盤虎踞、氣旺地靈乃是水陸交通輻輳之地……”並以此為由奏請遷都。

同年十二月,監察禦史胡啟先又上奏談及遷都之說“南京借長江天塹之險,是全國供給之富庶之地,若遷都則可保祖宗帝業永全更令南北人心皆悅。”當時洪熙帝即大為贊同,傳旨在北京諸司衙門稱謂之前一律加‘行在’二字,也多次在金殿議政時表示要將京師重新遷回南京。同時還命時為太子的朱瞻基回南京留守祭祀祖陵。如果不是洪熙皇帝的突然駕崩,恐怕將都城重新遷回南京的事情就成了定局。

“眾人迂腐,都以為當初皇爺爺把都城從南京遷來北京是怕建文帝的冤魂來擾,他們著實是太小看皇爺爺了。”朱瞻基輕攬著若微的柔肩緩緩說道:“都說帝王是孤獨的,沒有人能真正理解他的所想所為,如今看來果然不錯。皇爺爺遷都之舉何其聖明,一方面北京乃元時大都人傑地靈,另外此處更是扼住北方遊牧部落南下入侵的咽喉要害,於軍事和經濟上都是首腦之境。他們這些人不知道在想些什麽,總是想著遷都、遷都。朕若是表示不遷都,他們又指責朕違背父皇生前的意願,說朕不孝,可是朕也不能為了一個虛名做下貽害社稷的糊塗事來。”

若微伸手輕輕擼著朱瞻基的胡須笑道:“皇上也不必想得太多。事繁則從簡處入手,他們為了遷都所以才對父皇吉地擇選之事多加相阻,皇上只需說現在國喪之中,一切以先帝建陵之事為重,就算要遷也要等孝期滿了再說。當下最緊要的是選址建陵。”

“只是這陵寢吉地,他們執意要建在南京,又該如何應對?”朱瞻基又問。

“且不說年初南京的地震和疫病。皇上就順著他們的話往下說。”若微笑了笑,“皇上要孝順所以要聽父皇的話,可父皇又要對誰盡孝呢?將都城遷回南京這原本就是違背了皇爺爺的意思,難道父皇對皇爺爺就不用孝順了嗎?皇上只須說不能為自己博一個孝順的美名就陷父皇於不孝即可。”

“你的意思是說拿皇爺爺來壓他們?”朱瞻基騰地一下坐了起來。

“只是這話皇上不能說,須得找一位侍奉過三朝又得皇爺爺信任的人在百官中吹吹風也就是了!”若微美目微閃面上似已露出倦意,她伸手將朱瞻基按在枕上,“皇上還是睡一會兒吧,只要派人去知會一下楊學士,隔日早朝再提此事,百官群議結果自然會令皇上如願的。”朱瞻基擁著若微躺在床上,他龍目緊閉然而卻並未睡著,細想著若微的話,心中漸漸明朗起來。

洪熙元年七月十一日,宣德皇帝朱瞻基派遣官員祭告天壽山及後土之神,遂即在長陵之右側的黃山嶺下開始破土興工洪熙帝的陵寢——獻陵。

坤寧宮內紅氈鋪地金碧輝煌,剛被冊立為後的胡善祥以後宮之主的身份宴請諸妃與皇太後。

眾人圍坐在正廳的楠木大宴桌前,宮女們將一道又一道珍饈美味競相端上。

眾妃在太後和皇上面前自然不敢造次,她們只是低聲地暗自稱贊這坤寧宮中的擺設是何等的精致,而桌上的盛著美味的碗碟是一水的纏絲白瑪瑙碟子,盛酒的則是金光閃閃鑲珠嵌玉的夜光杯。

若微把目光投向新入宮的劉淑妃與何惠妃,只見她二人均是二八年華,一個是顏若朝華似瑤池仙姝,一個是如芙蓉臨水笑靨生春,兩個人都是絕色的美人,比起袁媚兒與曹雪柔,正是各領芳華不相上下,只是她二人都生得珠圓玉潤、膚白盛雪。

若微看得有些癡了,唇邊的笑容也不覺間展開,惹得朱瞻基不由側目。

“貴妃娘娘在看什麽,笑得這樣燦爛?”袁媚兒嬌滴滴的聲音突然響起,眾人都把目光投向若微。

若微只好說道:“是看淑妃和惠妃,如此絕色容顏叫人看了好不羨慕。”其實若微笑是因為太後曾意味深長地對皇上說過此二女最宜男相,選來是為了皇上早得皇兒開枝散葉的。

她原本不明白這“最宜男相”指的是何意,如今看了才豁然明白,於是便忍不住笑了起來。

“是了是了,新人美如玉!倒把我們給比下去了!”袁媚兒附和道。

而劉淑妃含羞帶怯低頭不語,何惠妃則舉杯說道:“貧妾與淑妃入宮最晚,如今初入宮闈,禮數及諸多事儀都生疏得很,心中時時惶恐,日後還望皇後娘娘和貴妃娘娘多加庇護,袁姐姐與曹姐姐也要從旁多多提點才是!貧妾先幹了杯中酒,以此為敬!”此番話說得有理有節十分得體,態度不溫不火恰到好處,若微聽來心中暗想又是一個有心之人。

果然她此語一出,朱瞻基的目光便投在了她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