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紀事之初入深宮 第一卷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九章 伴讀(第2/2頁)

鹹寧公主又是好笑又是好氣,見她粉面嬌顏,一派天真純凈之態,不由伸手在她臉上輕輕一捏:“你呀!你還這麽小,竟會有這樣的念頭。真真好笑。”

兩人雖然隔了五六歲,但是相見即相融,談笑間一晃到了晌午,公主特意留若微一起用膳。

消息傳至太子妃宮中,張妍心中喜憂參半,望著案上那本《金剛經》,她自言自語:“敬之,你的女兒,終究與你不同,她沒有承繼你的淡泊與中庸之道,她比你知進退,也比你積極。”打開經書,再一次從卷首開始悉心誦讀。

文華殿內的上書房裏,便是東宮皇孫們授學的地方。

聽鹹寧公主講,當今聖上對皇孫們的學問要求極為嚴格,大約是清晨卯辰三刻起讀,下午申時以後才可散學,雖嚴寒酷暑而不輟。一年之中,除了端午、中秋、萬壽節、皇孫本人的生日等五日可免入書房讀書,除夕可以提早散學外,均沒有假日。

若微悄悄跟在鹹寧公主身後,看著皇孫們都一個一個依次入內之後,兩個人才悄悄趴在窗戶上,向內觀望。

只見書房內有凳椅四張、高桌四張,書籍筆硯置於桌上。正中為師傅特設桌椅一套。

皇孫們入內之後先向師傅行禮,姚廣孝不肯受微微側立於桌前,於是皇孫們即向座位一揖,以師傅之禮相敬。

“皇孫們六歲入學”。鹹寧公主小聲說道,若微點了點頭。

聽湘汀說過,皇孫們讀書前,還要由皇上親自下令先舉行鄭重的儀式,然後才能開讀。這就是入閣,朱瞻基入閣就學之初,朱棣便為他選任了一批頗有才學的高級官員,其中便以“靖難”功臣、太子少師姚廣孝為首。

而讀書的方式、方法也很講究,最初是講官講一句,皇孫們跟著照讀一句,或五遍,或十遍,讀重於講。

十歲之後,便注重為辯學。

老師會像給學生留作業一樣,挑選一些政治問題讓皇孫們處理,或是口頭裁決,或是筆答,以此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相連,活學活用。

今日辨學的題目就是看似簡單實則內涵深遠的內容即是:儒學之要義。

與瞻基一同在東宮書房讀書的是太子四位年長的皇孫,除了瞻基以外,還有同母弟弟瞻墉,太子側妃郭氏所生的瞻塏,太子侍姬李選侍所生的瞻■。

題目一出,瞻墉與瞻塏當下便奮筆疾書,瞻■則低頭深思。若微擡眼向裏望去,只看到瞻基稍加思索片刻,即低頭執筆,這才略略安心。自入宮那天起,不知不覺,便將自己與他的一舉一動連在了一起。

稍後,各人將答案呈至太子少傅姚廣孝面前。他展卷一一閱覽,從他的臉上看不出情緒。片刻之後,他才重新將目光投向殿內的諸子。

他的目光最後投向了左側第二排的瞻墉,“將你的文章念給大家聽聽!”

“是!”瞻墉起身答道,“孔子的學問博大精深,瞻墉認為,唯‘君子’是為第一要義,因為它簡單明確,就是通過樹人,以達到世事的平和。論語中說道,君子有五仁:恭、寬、信、敏、惠。而君子的成功還要有:仁、知、永,仁是剛剛提及的五仁,知是知識,見識,領悟,經驗等,永是勇敢,永恒,堅持。所以,瞻墉認為儒學精髓是,樹人作君子,而仁就是做君子的要義。”

姚廣孝不置可否,又問道:“你認為儒學精義與王道的關系呢?”

若微暗暗偷笑,原來這才是朱棣將他派作太子少傅,督學皇孫們的真正目的。

瞻墉想了想,才回答:“孔子儒學中的‘以和為貴、天人合一’,‘以德施政’和‘禮下庶人’均是最高的治國思想境界,仁就是王道!”

這樣的話似乎有些道理,又似乎過於狹隘地只理解了字面的意思,若微搖了搖頭,默默地一聲嘆息。

想不到,就是這樣一聲幾乎不可聞的輕嘆,讓她顯現了原形。

“誰在嘆息?看來有人對越郡王的話並不贊同!”姚廣孝目光如炬,向窗邊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