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第2/2頁)

一邊是沒地的農戶眼巴巴幹瞅著,一邊是有權勢的人偷偷圈地,只等朝廷一紙賣地的政令,就由暗變明,堂而皇之據為己有。

至於價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是荒地,都是賠錢耕種,給幾個錢意思意思得了。有多余的錢,還不如請當地官員吃吃喝喝拿拿!

所有人都摩拳擦掌等待皇上的批復。

許是朝臣聯名震撼了景順帝,這次他沒有等閑視之,在禦書房挨個兒與上奏的朝臣長談。

具體談些什麽不知道,但每個人出來的時候,都是滿面紅光,頗具意滿志得之態。

一時間,官場民間,都瘋了似地傳聞——李誡要被砍頭了!

流言慢慢傳到了李府,趙瑀治家嚴謹,下人們不敢多言,周氏卻忍不住了,一天三趟往趙瑀這裏跑,“兒媳婦啊,這可怎麽好,咱們要不要擊鼓鳴冤?老婆子去告禦狀,非得撕爛了姓溫的嘴!”

說心裏不慌亂絕對是假的,自從李誡被帶走,趙瑀從未睡過一個好覺。

家裏上有老,下有小,當家的男人不在,這一個多月,她深深將惶恐埋在心底,已然學會了堅強。

趙瑀還是從前那樣的溫柔和順,言語十分平和,“就是皇上下旨抓的,咱們告禦狀算怎麽回事?您別信外面的風言風語,我前幾日去齊王府,王妃說齊王一直在宮裏頭,並沒有聽說皇上要處置老爺。”

許是她鎮定自若的樣子安撫了周氏。

“對啊,齊王妃和你好得像一個人似的,不會見死不救,他們說沒事,那肯定沒事。”周氏拍拍胸口,似是放心了,“蔓兒那裏可有什麽消息?”

趙瑀搖搖頭,“劉銘過完年就出京了……蔓兒幾次進宮幫忙打探消息,可後宮不是前朝,什麽也打聽不出來。”

受前事影響,景順帝害怕再來個皇後公主謀反,登基後加緊約束後宮,別說過問政事,就是皇後嬪妃和哪個誥命夫人多見幾次面,景順帝都要訓斥幾句。

後宮這條路子也掐斷了,周氏皺著眉頭唉聲嘆氣,“唉,上不上下不下的,是死是活給個準話啊,既不審問又不放人,總吊著算怎麽回事。”

趙瑀心思一動,吊著,皇上可不就是吊著!

李誡說過,這盤局皇上和世家權貴的較量,他不過是其中一枚棋子。皇上一直沒有動作,也就是說,兩方勢力還處在僵持中。

想必溫鈞竹等人也意識到這點,所以才弄了個聯名上奏的把戲。

他們加籌碼,自己能不能為李誡加呢?起碼要皇上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反對清丈土地的。

驀地,趙瑀腦中劃過一道極亮的光,想抓卻沒抓住,她不由全身一震,旋即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周氏不敢打擾,默默坐在旁邊,殷切地望著兒媳婦,眼中全是希翼。

好半天過去,趙瑀目光霍地一閃,雙眸晶然生光,已是有了主意,“我真是傻了,只想著在京城想辦法,卻忘了咱家老爺真正發跡的地方是山東!”

周氏納罕道:“山東的幾位知府也替他說話了,可沒用呐。”

“娘,您忘了,他在山東還有位老師呢!”趙瑀眼中是掩飾不住的喜悅,“孔先生,是孔先生,他是當世頂尖的大儒,又是孔聖人的後代,在士林中的威望不可小覷,若是他能為老爺說幾句話,說不定能將朝中風向改一改。”

周氏先是狂喜不已,靜下心來一想,又覺得不太樂觀,“我兒被抓這麽久,也沒見他發聲,他會管嗎?”

“孔先生不大愛管朝堂上的事,也許他覺得事情還沒那麽嚴重,我先寫封信,總要試一試。”

事不宜遲,說幹就幹,趙瑀立即寫了信,說了李誡的事,特別備細敘述了土地之爭。叫府裏的侍衛護送喬蘭,連夜趕往山東送信。

接下來就是等待,左等右等,眼見三月底了,既不見孔先生的回信,也不見喬蘭等人回來。

而朝中處置李誡的呼聲越來越高。

周氏又開始唉天嘆地,見天罵老天爺不長眼,恨不得拎起菜刀殺到溫家去。

就是趙瑀,原本自信滿滿,現在也懷疑自己是不是病急亂投醫。

惶惶不安中,喬蘭終於回來了,同行的還有孔先生。

孔大儒白衣道袍,衣袖飄飄,還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樣,相較趙瑀婆媳的焦急,人家雲淡風輕,捋著頜下美髯道:“急什麽,不過些許小事。老夫就這麽一個弟子,有誰想要李誡的命,老夫先罵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