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2/3頁)

晦暗的蒼穹下,落光了葉子的白楊在寒風中擺動著,幹枯的枝條互相碰撞,發出淒苦的碎響,西北風攜著銀白色的雪粒子一陣一陣的灑落下來,打得人臉生疼生疼的。

因還未徹底入冬,地氣兒尚暖,留不住雪,隨下隨化,小半天過去,地上就是半水半雪,簡直和泥一般。

秋狩歸來的禦駕,便踩著泥濘不堪的道路,一路沉默著進了宮門。

雖說皇上一貫低調,不愛大張旗鼓擺什麽陣勢,但如此沉寂無聲,實在不像一個帝王的作風。

回宮後皇上一直沒有露面,大小事務都是秦王主持。

這就更令人深思了。

漸漸的,京城的官場民間流言四起,說的都是皇上不行了,秦王要繼承大統。

到後來就連王氏也好奇問道:“瑀兒,秦王登基對姑爺是好事嗎?”

趙瑀正在給婆母寫信,聞言立時道:“母親,上諭未發,一切還不得而知,不過您只管放心,李誡是辦實事的官,無論是哪位皇子登基都一樣。”

王氏哦了一聲,低頭看看女兒的信,“你婆婆什麽時候回來?”

“估計這幾天……”

“太太!”喬蘭隔著簾子稟報,“趙家老太爺來了。”

趙瑀頭也沒擡,“就說我身子不適,問他有什麽事。”

喬蘭應了一聲去了,過了片刻回來道:“他說您祖母病得不輕,請您和老太太回趙家看看。”

“不去!”趙瑀想也沒想就拒絕了,“你隨便找個借口打發走,再吩咐門上,往後不許他進門。”

王氏覺得不妥,“他終歸是你父親,這樣不好吧。”

趙瑀揮揮手讓喬蘭下去,對母親解釋道:“趙家投靠了殷家,這時候我躲還來不及呢。”

“殷家怎麽了?”

“他家□□靜了,自從皇上回京,殷家的人就再也沒出現過,我覺得不對,還是躲遠點好。”

王氏不懂外面的事,不過她對女兒是信服的,便道:“那我往後也少出門,省得你父親路上堵我,再給你找麻煩。”

“他不敢。”趙瑀安慰似地笑道,“趙家引以為豪的牌坊沒了,推崇備至的家規又與朝廷推行的風氣相悖,他根本沒底氣找咱的麻煩。”

王氏頓時一身輕松,安心去逗弄外孫子。

天氣越發寒冷,冬月裏,京城的流言不知何時已然消失,皇上重新出現在朝堂上。南邊的李誡也頻頻傳來捷報,籠罩朝廷近一年的民亂陰霾,終於要消散了。

就這樣,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下,時光緩慢而平靜地進入了臘月。

過了臘八就是年,人們忙著掃房子、貼門神,剁肉切菜,滿大街都是咣咣當當的剁案板聲。

周氏前些日子回了京,整日和王氏在一起,樂呵呵地逗孩子玩。

如此趙瑀有了許多空閑時間,她便想去清遠寺探望張妲。

一來是聽說張妲得了風寒,她心裏掛念;另一個原因,她覺得宮裏出事了。

皇後、武陽公主,足有兩個月沒有露面,期間也沒有召見過外命婦。

有人遞牌子想進宮請見,卻全被駁了回來。

趙瑀有了個大膽的猜想——皇後和公主被軟禁宮中。

但沒有人問罪,沒有人抄家,禁宮內外,就像結了冰的水面一樣平靜。

太平靜了,平靜得讓人毛骨悚然。

趙瑀生怕張妲再出點什麽事,便在臘月初十這天,帶著一隊侍衛,去了清遠寺。

兩個多月的山上生活,張妲沒有清減,反而紅潤許多。

趙瑀細細打量了她半晌,因笑道:“還當你病懨懨的,看來離開那個是非窩,你順心不少呐!”

這時的張妲有了幾分從前的颯爽模樣,大笑道:“不用提防有人陷害,不用擔心有人利用,這心裏敞亮,自然百病全消。”

“殷側妃沒給你添堵?”

“她啊,”張妲眼神閃閃,噗嗤一聲笑出來,“沒了公主給她撐腰,見了我就低眉順眼的,讓往東不敢往西,老實極了,就像從前她跟在我屁股後頭的樣子!”

“我正要問你這事,公主回京後有沒有找過你們?”

“沒有。”

“皇後呢?”

張妲慢慢斂了笑,“沒有,我有一個月沒見過母後了,這不是要過年了麽,前日我進宮問安,可竟被擋了回來。”

趙瑀低聲問:“那你見過皇上沒有?”

“也沒有,只讓我在大殿外頭磕頭了事,沒召見我。不過我見了秦王妃,她看上去沒什麽異常。瑀兒,不會要出事吧?”

趙瑀苦笑,“我就是拿不準,才過來和你商議,我總覺得要出事……妲姐姐,這裏前後沒個照應,不安全,還是回府住吧。”

張妲猶豫了下,還是搖頭。

“為什麽?眼看要過年,你不能在山上待著啊!”

張妲盯著窗外,喃喃道:“等大朝會的時候,我肯定回去,不會讓人挑出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