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2頁)

皇後一怔,趙家的家務,她的確不清楚,若真如趙瑀所言,趙家做的就不大妥當了。

但就此放過這個把柄,她又著實不甘心,“趙家有錯,那你也不應該砸了牌坊,理應上表朝廷,由官府收回旌表。”

“族中出了這樣的姐妹,臣婦實在羞愧,每日如坐針氈,實在等不及官府出面。”趙瑀面有戚戚然,長一聲短一聲嘆道,“趙家犯的錯,就讓趙家的人親手糾正吧。”

“可你這樣做,豈不是和趙家徹底決裂?哪有出嫁女這麽逼迫娘家的!”話音剛落,皇後猛然明白過來,這個趙瑀,就是要借此告訴別人,她和趙家不是一路的。

趙瑀不由淚光點點,嘆息道:“娘娘,臣婦也不想啊。親有過,兒不得不諫,諫不入,也只能學一學朝堂上的錚臣,給他們來個警醒!”

一句一句全把皇後的話堵死了,看著油鹽不進的趙瑀,皇後心中也是窩火,然想到還要通過她制約李誡,不能逼迫太過,遂好言勸道:“此事暫且不提,本宮聽說你還把你母親和妹妹扣下了,不叫她們歸家和你父親團圓,此舉萬萬不可,你這是大不孝啊!”

趙瑀無奈一笑,“娘娘,去年我初為人母,我母親擔心我什麽也不會,才跑去濟南給我幫忙,怎麽就成了我扣下她們?現在回京了,我本打算送她們回趙家,可眼下這局面……我卻不放心讓她們回趙家了。”

得,砸牌坊倒成了擋箭牌!

皇後心中更加不悅,連帶著面上也顯出幾分,“照你這麽一說,合著是本宮多管閑事,委屈你了!”

趙瑀低頭忙道不敢,眼中含笑,卻是轉瞬即逝,再擡頭,又是端莊得體的模樣,“皇後體恤臣婦,臣婦又豈是不知好歹的人?其實……砸牌坊沒什麽大不了的,鼓勵女子守貞固然對,但與當前情況不符。”

皇後愣了下,滿腹狐疑問道:“你這話什麽意思?”

“民亂已有大半年了,至今尚未平息,可想這場亂子有多麽嚴重,死傷的人定然不是個小數目。再加上去年兩場天災浩劫,人口銳減,這於我朝而言,絕非好事。”

皇後隱約聽出點兒門道,凝神想了片刻,想說什麽又忍住了,還是搖頭道:“這是外頭的政事,不是我等婦人該說的話。”

趙瑀溫言說:“娘娘說的對,這話當然要‘外頭’的男人說才順理成章。”

皇後目光一閃,笑了下,點頭道:“說下去。”

“民亂早晚有過去的一天,那時亟待解決的就是人口不足問題。一方面要求女子守節不得再嫁,一方面卻急需增加人口,這不是互相矛盾嗎?事有輕重緩急,臣婦以為,應鼓勵寡婦再嫁,更要摒棄束縛女子的陳規陋習,一切以恢復民生為重中之重。”

皇後已然明了,不由笑道:“你這麽一說,我怎麽覺得砸牌坊是對的呢?”

趙瑀赧然笑了幾聲,“臣婦下次絕不再犯。”

“嗯,念你本意是好的,本宮就不追究你的錯了。你方才說的,可有與其他人提起過?”

“並沒有,這種破除陳規、驚世駭俗的話,臣婦連自家老爺都不敢說。”

皇後滿意地點點頭,端起茶杯。

趙瑀識相地起身告退了。

如此,她毫發無損從宮中出來,再次令京城內外狠狠吃了一驚。

消息很快傳到了河南,李誡坐在帥營,捧著趙瑀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不住感慨自家媳婦兒就是聰明!

齊王踱進來,見狀撇撇嘴,“李誡,快把你嘴角往下拉拉,都翹天上去了!”

李誡一樂,將信折好放入懷中,順手收拾了下書案,不經意間,將一封奏折壓在最底下。

齊王一屁股坐在對面,把一個折子扔到他面前,老大不客氣說道:“給我看看,這條陳可行不可行?”

李誡打開一看,正是趙瑀信中提到的人口問題,並相應的各項舉措。

他一目十行看完,合上折子,“這個鼓勵寡婦再嫁,有點意思,不過我再給你加一條,軍戶的妻子,不得改嫁——男人在前方打仗,必須得讓他們心安。”

齊王立即提筆加了這一條,把筆遞給李誡,“你也署上名字。”

“我?這又不是我提出來的,三爺,您的功勞微臣可不敢搶。”

“不是你,是你媳婦兒在母後面前提了一嘴,才有我這個折子。母後說了,必須加上你,我也覺得對。”

李誡眼中波光一閃,隨即嬉皮笑臉道:“您真是聽話的好孩子。”

“少拿我打趣!”齊王白他一眼,“我就是覺得生受了這份功勞不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