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2/2頁)

饒是這樣,街上的行人還是少了很多,連帶著商家的生意都冷清起來。

天氣一日冷似一日,眨眼間入了冬月。

接連數日都是灰暗陰沉的天,偶見冬陽,也是慘淡無光,有氣無力地懸在半空,沒有半點活氣兒。枯枝上的殘葉,可憐兮兮地在嘯風中瑟瑟發抖,更顯得蕭瑟淒慘。

城裏討飯的人陸陸續續又多了起來,這次任憑衙役怎麽趕,他們都不肯走。

官府衙門他們不敢去,只聚集在糧店米鋪門口,或者殷實人家門前討吃食。

如果不給,他們真能堵一天的門,又哭又鬧,擾得四鄰不得安寧。

絕大多數人都選擇息事寧人,打發他們幾口吃的。

但誰家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日子久了,這些富人也不願意,便跑到官府去訴苦。

楊知府就找李誡拿主意,“大人,流民越聚越多,長此以往不是辦法,下官以為,應趕緊向朝廷申請賑災糧,好歹對付這一冬。”

李誡也是頭疼,“河南巡撫怎麽賑災的,搞出這麽多災民!我城郊的粥場都裝不下了,這些人,打打不得,趕趕不走,真是一群活祖宗。老楊,你說的法子我不是沒想過,可山東不是災區,朝廷不大可能給糧食……我先上封奏折試試吧。”

他預料得沒錯,折子很快被內閣打回來了,戶部就倆字——沒有!

李誡撓頭,對同樣愁眉苦臉的楊知府嘆道:“看吧,還得咱自己想辦法。唉,濟南都這個樣子,更甭提兗州等地了。號召各地的高門大戶,有錢捐錢,有糧捐糧,先度過眼前這一關。尤其是咱們之前查出有兼並土地、私瞞田地嫌疑的,必須讓他們出血。”

楊知府猶豫了一下,吞吞吐吐道:“物極必反,大人,咱們先前生逼這群士紳吐了不少田地出來,如今再逼他們掏銀子……這些人都是有來頭的,不如效仿汛期築壩的法子,給他們一些甜頭嘗嘗?”

“不行!”李誡拒絕得十分幹脆,“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現在沒到那麽緊迫的時候,而且和小貪官不同,兼並土地是動搖國本的大事,不能開這個口子。”

楊知府還想再勸,但見他斬釘截鐵毫無商量余地的態度,只好心裏暗嘆一聲,遵命辦差去了。

每年捐銀子捐糧食,趙瑀已形成習慣,早早拾掇出來,吩咐人送到前衙。

王氏看了直心疼,“怪不得你總攢不下銀子,體己全都補貼給外頭的人。”

“沒辦法的事,姐姐不帶頭,下頭的人誰肯跟著捐?”趙玫拈了顆蜜餞放到口中,幸福得眯起了眼,“還是京城的好吃。”

桌上兩大匣子吃食,桂花糖、栗粉糕、如意糕、吉祥果、山藥糕,還有各色蜜果子蜜餞,滿滿當當擺了一桌子。

趙瑀挑眉一笑,眼中明顯閃動揶揄之色,“玫兒,這是沾了誰的光了?”

“哼,我誰的光也沒沾!”趙玫得意洋洋一揚脖子,將匣子往姐姐那邊推了推,“你快一年沒回京,想念了吧,喏,給你,叫你沾我的光。”

趙瑀捏起一粒酸杏,笑吟吟道:“是,多謝妹妹。”

趙玫一聽更高興了。

見兩個女兒相處得好,王氏也笑意盈盈,然猛地想起一個念頭,笑容便僵了幾分,“玫兒,這東西是曹先生給你捎的?”

趙玫面不改色,“是,那又如何?母親,咱們都離開趙家了,您不會還想著什麽私相授受那一套吧?”

王氏語塞,半晌才說:“你不喜歡人家,平白讓人家心裏存個念想……這樣不好。”

趙玫不說話,但臉上寫滿了不服氣。

王氏嘆道:“母親不是為他說話,是為你考慮。天下沒不透風的墻,你倆總這麽往來,對你名聲不好,不知道的還以為你看上他了呢,以後可怎麽說親?”

“啊,你擔心這個。”趙玫馬上喜笑顏開,不無輕松道,“母親放心,我都是用姐夫的名頭給他去的信,尋常的人見了,只會以為是公務,不會以為是私事。”

原來是李誡頂在前頭了!趙瑀不由好笑又好氣,點著妹妹的額頭訓道:“母親說得對,你對人家無意,就不要吊著人家。別看曹先生看似一個大大咧咧的糙漢子,其實心思細膩,對人真誠得緊,你別傷了他。”

趙玫皺著鼻子說:“知道了,我不會傷他的。”

她感到自己有可能成為母親姐姐討伐的目標,多少有些不耐煩,急忙轉了話題,“天陰沉沉的,估計要下雪吧。我就盼著下雪,新做的大紅羽緞披風,我迫不及待要穿啦。”

趙瑀卻暗道:我只盼不要下雪才好。

十二日,西北風撕帛般吼叫了一夜,紛紛揚揚地下了一場大雪。

第二日人們起早一看,整個濟南城都變成了銀裝素裹的世界。

瑞雪兆豐年,話雖如此,但看著路旁幾具凍餓而死的流民屍首,這話沒人說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