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3/3頁)

高太太馬上醒悟,立即說:“來的時候我家老爺也說了,只有太平的世道,我們商人才能賺到錢。你看前陣子鬧了那場匪患,死傷不少軍營的將士,唉,都是年輕的小夥子,叫人看了心疼……我們打算給朝廷捐筆銀子,聊表寸心。”

李誡一笑,拱手道:“那我就替死傷的將士們多謝高家了!”

高家捐了兩萬兩銀子,敲鑼打鼓送到巡撫衙門,李誡當即寫了一封奏折,大加稱頌高家的義舉。

同時他也腆著臉求皇上:主子,這筆銀子能賞給小的買鳥銃嗎?招遠的土匪窩子裏有火銃,其他地方的土匪那裏肯定也有,小的總不能叫將士們拿自己的血肉之軀硬抗啊!

而且他還詳細說了自己的打算,山東臨海,卻一直沒人重視海防,雖然不像福建、浙江等地飽嘗倭患,但也時不時有海匪上岸搶掠,如果皇上允許,小的想把海防搞起來。

末了,李誡還說,如果皇上能賞小的一門紅衣大炮就更好啦!

皇上的批復第二天就送到了巡撫衙門,速度之快,簡直令人咋舌。

李誡的奏請全都準了!

金礦繼續開采,采用朝廷督辦,民商經營的方式,自然,高家拿到了開采權和經營權。

高家捐的銀子,俱撥為購置鳥銃及彈藥的專款,直接調給山東巡撫衙門,此外,皇上還撥了五萬兩銀子,用於李誡籌建火器營。

至於紅衣大炮,也咕嚕咕嚕從京城運過來,不是一門,是三門。

把李誡給高興的,像個小孩子一樣,抱著趙瑀又蹦又跳,“瑀兒,有了這些東西,任憑是誰,也別想在我山東的地盤兒上興風作浪。”

趙瑀手裏捏著封信,無不感慨道:“皇恩浩蕩,這份殊榮也就你獨一份了,少不得惹人嫉恨,你別一時得意忘乎所以,讓人揪住你的不是。”

李誡一怔,眼皮跳了幾下,目光看向她手裏的信,“誰的信?”

趙瑀遞給他,“兩封信,這是張妲的信,她下個月出門子。這是我母親的信,有人給玫兒提親,你知道是哪家?楊家!”

“哪個楊家?”李誡略一思忖,猛然驚道,“難道是楊通判那個楊家?”

“就是他家的旁支,拐了七八個彎的族親,誰想起的這門親事!”趙瑀皺著眉頭,點著信紙說,“我母親竟然還挺滿意,你看,說什麽年紀輕輕就考中了進士,翰林院當差,玫兒嫁過去就是當家的官太太,我真是……嫁過去就和溫家成了遠親。”

“溫家盡在後宅上動心思,真是狗肉包子上不了席!”李誡不屑道,“回信告訴嶽母,這門親事不能應,你妹子的親事……唉,我本來打算說給唐虎的,現在這小子跟著二爺,水漲船高,也不知能成不成。”

趙瑀給母親回了信,沒有細說他們與溫家的紛爭,只說楊通判曾對李誡大放厥詞,頗為不尊重,她本人是相當不滿意和楊家結親的。

至於張妲的信,她猶豫了很久,終究沒有回。

她不知道該說什麽,張妲無意是被家族充作爭權奪勢的棋子,這點齊王知道,張妲知道,張家知道,溫家更是明白。

齊王和張妲都不滿意對方,可他們誰也沒辦法反抗。

隨著大皇子的徹底倒台,皇後只剩下齊王一個嫡子,不管齊王有無意願爭奪儲君之位,皇後都會堅決把他推上九五之尊的位置。

溫首輔兩朝元老,為文官之首,溫家又是清流中的砥柱,在朝堂上有相當分量的話語權,的確是扶持齊王的不二人選。

張妲,相比自己當初被逼赴死的困境,更沒的選擇,沒有人可以救張妲。

暮色降臨,趙瑀望著晦暗不明的天空,輕輕嘆了口氣,今後,京城的爭鬥只怕會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