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第2/2頁)

只有神機營才有火銃,什麽土匪,分明是官兵!

李誡扯扯嘴角,露出個苦笑,神機營是京軍三大營之一,直接聽命於皇帝。

算算日子,他娘去礦山做工的時候,先皇還在。

先皇大可光明正大拿回金礦,根本不需要暗中殺人滅口,幕後絕對另有其人!

能調用神機營的還有誰?

李誡坐在椅子上,兀自盯著煌煌閃爍的燭火出神。

他想了很多,心裏隱隱約約冒出個念頭,難道是當今?

李誡忽然想到,在潛邸時,主子幾次派他到山東剿匪,期間也調集不少官兵攻打土匪窩子。

難道當時也調用了神機營?

可主子沒理由這麽做啊,天下早晚是他的,何必多此一舉,這完全不符合主子的作風!

或者說,有人冒用了主子的名頭?

查是必須要查的,可最後會牽連到誰?李誡越琢磨,心裏越亂,這封信,他到底沒有寫。

第二天,他吩咐書吏找來山東各縣的地方志,把所有靠海又帶“遠”字的縣城挑出來,他挨個翻看。

五天過後,他就找到了方向——招遠。

接下來就是怎麽查的問題,動靜不能大,不能驚動官府。

手裏人手不夠啊,李誡有點頭疼。

轉眼到了臘月中旬,趙瑀準備了宮裏的年禮,讓李誡看看是否妥當。

李誡拿過單子一看,香稻二百斤,高粱米面二百斤,黃米二百斤,核桃仁、松子榛子各一百斤,蜂蜜蜂王漿各二十罐,阿膠一百斤,野豬兩口,山羊十只,棗幹、蘋果、小白梨若幹筐,還有蕨菜、蘑菇等若幹袋,最奇特的,是章丘大蔥一百斤。

密密麻麻的一大頁,都是土特產。

李誡不由笑道:“挺好,請皇上也嘗嘗山東的風味,咱不搞虛頭巴腦的派頭,左一個白鹿右一個祥瑞的,這個就挺好。”

趙瑀指指桌上的玉石擺件,“高家送來的年禮,是他們自家玉器廠出的瑪瑙擺件,我看著雕工不錯,就收下了。”

是一個拳頭大小的瑪瑙石榴,頂端裂了個口子,露出裏面滿滿當當的籽兒來。

若不是仔細看,還真以為是個石榴。

石榴有多子多福的寓意,正好契合李誡的心意,他哈哈一笑,“這個年禮好,高掌櫃心眼夠活泛的……”

李誡突然愣住了,喃喃道:“高家是不是開著石料場?”

“是啊,你不是知道嗎?”

李誡默不作聲,閉目半躺在大迎枕上,足有一刻鐘方矍然睜目,大笑道:“放著這麽好的人不用,真是糊塗!”

他抱著媳婦兒“啪滋”一口,“瑀兒,你可給我解決了大難題。”

趙瑀莫名其妙問道:“我解決什麽了?”

李誡眼中閃出歡悅的光芒,滿臉的興奮,“蛇走蛇道,鼠走鼠路,商人貨通天下,必然有他的門道,我讓高家去幫我提前踩個點兒,探探虛實。”

趙瑀聽他細說一番,叮囑道:“去礦山探路是要擔風險的,高家願不願意幹還兩說。”

“險中求富貴,也許高家還會感謝我。”李誡笑嘻嘻說,“那可是金礦,誰不想摻一腳?他只要立下功勞,有一日朝廷真要開礦,肯定優先考慮高家。”

“如果人家願意幫忙,你可要護著人家的安全。”

李誡一笑,“那是自然。”

和李誡預想的一樣,他話還沒點透,高家很痛快地答應了,也沒提什麽礦不礦,只說自家正好想擴大石料場,本就打算去招遠看看。

和聰明人打交道就是省事!

很快就到年根兒了,楊知府的賬目也交上來了,李誡看了看,很清楚,沒什麽問題。

“稅賦都是收的銀子,老百姓也用銀子繳稅嗎?”

楊知府心道這位果真不懂政務,便解釋說:“老百姓手裏哪有銀子,都是用銅錢兌換,或者拿交糧食抵扣。”

“那抵扣的糧食是按什麽價格算的?”

楊知府一愣,回答地有些小心翼翼,“按當年的糧價算。”

李誡“啪”地一合賬目,笑咪咪問道:“糧價又是誰定的?”

“是……是,”楊知府心頭突突跳起來,額頭漸漸冒出冷汗。

李誡霍然起身,皮笑肉不笑地看著他,“是糧商定的價格,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