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2/3頁)

此處只有十來個衙役維持秩序,沒有看到有品階的官員在場。

粥棚建在土地廟前,廟門很小,但廟前是一片大空地,空地上擠滿了破衣爛衫的災民,一個個眼神茫然而麻木,手裏拿著破碗或者瓦罐,呆呆站著等開飯。

東邊兩排草棚子,或坐或躺,是老人和孩子。

人群沒有趙瑀想象得那般亂糟糟,反而很安靜,除了孩子的哭鬧聲,還有零星的低低哭泣聲,其余的人一個個眼神茫然而麻木,只是呆滯著,好像一尊尊失去感情的石像。

趙瑀和蔓兒悄然走到草棚子下頭,跟著的衙役也識趣地閉上嘴巴。

沒有人注意她們。

趙瑀有些難過,這些人是經歷了怎樣的絕望,才對外界毫無反應。

她忽然不知道怎麽開口了。

有個婦人懷中的嬰兒啼哭起來,然那個婦人好像沒有聽到,只是低著頭,靠在柱子上一動不動。

趙瑀快步走過去,輕輕推了推那婦人,“你的孩子哭了。”

那婦人的身子軟軟地向一旁倒去,手臂耷拉下來,懷裏的繈褓順著她的臂彎滑到地上。

她臉色灰白,早沒了聲息,也不知死去多久,周遭竟沒有一個人在意。

趙瑀頭一次直面人的死亡,禁不住驚呼一聲,兩腿發軟跌坐在地上。

嬰兒的哭聲更大了。

蔓兒扶住她胳膊攙她起來。

趙瑀卻推開她,將那嬰兒抱在懷裏。

她沒帶過小孩子,完全憑本能輕輕拍著,哼著不知名的兒歌哄著。

孩子的哭聲漸漸停了,小嘴一嘬一嘬的,頭來回在她懷裏拱著。

趙瑀問蔓兒:“這是怎麽了?”

蔓兒搖頭:“太太,我也沒生過孩子……”

“這是餓了。”跟來的婆子插嘴說,“得找人奶孩子,不然喂濃濃的米湯也行。”

趙瑀問草棚下的人群,“有人知道這孩子還有家人嗎?”

無人回答。

趙瑀只好把孩子交給婆子,吩咐道:“你先把孩子抱回去,不管如何別餓著。”

她這一舉動終於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便有人抱著孩子問道:“太太,您是買人嗎?這個孩子我們實在養不活,您行行好,給一吊錢就行,孩子歸您。”

趙瑀愣住了。

那人舉著孩子往她面前遞,“您瞅瞅,是個男娃子呢,孩子半歲了,隨便給口吃的就能活,只要一吊錢,您行行好,給他條活路吧。”

又有個男人拉著個剛留頭的小女孩過來,哭著說:“太太,一看您就面善心慈,買了我閨女吧,吃的少,幹的多。錢您看著給,不給也成,只要您管口飯,別讓她餓死了就成。”

那個小女孩抱著他的腿就是哭,“爹,別賣我啊——”

又有人擠過來了。

蔓兒忍不住大聲嚷道:“你們瘋了上趕著賣兒賣女,官府設了粥棚,至於餓死嗎?”

“姑娘,我們沒辦法,地淹了,家沒了,辛辛苦苦攢了一輩子的東西都沒了,我們可怎麽活啊!”有個老婆婆顫巍巍說。

“粥棚頂多開一兩個月,到時候我們一樣沒的吃,還得賣孩子。等遠處的災民一多,人牙子們也就聚來了,還不知道把孩子賣到什麽地方去,倒不如現在尋個正經人家賣了。”

趙瑀奇道:“等水退了,你們接著回去種地不可以嗎?”

老婆婆苦笑著說:“太太,但凡能活得下去,誰舍得賣孩子?地裏淹得不成樣子,就算補種麥子玉米之類的莊稼,今年也沒了收成,我們沒的吃啊。”

趙瑀沉默了,看著災民手中的孩子,她想起了李誡,當年他也是因家鄉受了災,一路逃荒,若不是遇見當今的皇上,還不定被人販子弄到哪裏去。

她努力讓心中的憋悶過去,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溫柔和緩,“大家先別急著賣孩子,等我和同知大人說說大家的情況,看能不能商量個辦法出來。”

得知這位是同知大人的太太,人群立時發出一陣輕呼聲,那老婆婆喜極而泣,“如果真能讓我們骨肉不分離,我們給您、給李大人立長生牌!”

趙瑀笑道:“李大人不會坐視你們遭難不管,暫且在這裏安心等消息。”

天色發暗,雨也大了,蔓兒催著趙瑀回去。

趙瑀沒有多留,盡快趕回衙門。

她和劉銘商量說:“我想在城裏單獨設一個善堂,專門收容災民的孩子,不管是不是孤兒,只要他們送來就收。等災民們穩定下來,可以再把孩子們領回去。”

劉銘轉著眼珠,深深思索半晌後說:“是好事,但是事情太大,這次曹州幾乎全都受災,人數太多了,要養活這些孩子可不簡單,其中也不只是銀子的事。還是問問東翁吧。”

信當晚就送了出去,轉天李誡的回信就到了。

他歪七扭八寫了三四頁,歸納起來就兩個意思:由官府出面引導,曹州轄下各縣均設善堂;可無償幫災民養孩子,但有個條件,寄養孩子的災民在災後必須回原籍處,耕種三年後方可領孩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