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第2/2頁)

在座人一聽,心裏哪還有不明白的,這是縣太爺伸著手要糧食,不給不行啊。

是以,李誡又籌來兩百石糧食。

有了這些糧,李誡就有了底氣,他讓捕頭王五帶著三班衙役,敲鑼打鼓,走街串巷,到處宣傳濠州縣城粥棚施粥的事。

如此一來,來粥棚討粥的人越來越多,到了年根兒下,竟經聚集了千人之多。

新任的鄭縣丞便委婉地提醒上峰,“大人心懷百姓,施粥是好事,但城外聚集的流民太多,不止咱們縣,還有附近幾個縣的人也往這邊跑,其中人員復雜,咱們的人手又有限,這樣下去容易生事。”

李誡點頭贊道:“老鄭說得沒錯,的確是個隱患,這樣,咱們去粥棚瞧瞧。”

小年這天,他二人輕車從簡,來到娘娘廟粥棚場外。

彼時快到飯點兒,空地上亂哄哄的都是人,一個個蓬頭垢面,拿著破碗等開棚施粥,王五站在高台子上聲嘶力竭地指揮人們排隊,衙役們分散四周,呼喝著人群。

草棚子下頭坐著幾十個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看樣子是一家子一家子的,但是他們卻不上前排隊,只眼巴巴地盯著。

李誡覺得奇怪,便上前問道:“為何不去?每頓是有定量的,去晚了就沒了。”

一個滿臉褶皺的老婦人眯著眼睛瞧了他半天,答道:“我們外地的,搶不過也不敢搶,等他們吃過了再去。”

“您是打哪裏來?”

“河南那邊。”

“家鄉遭災了嗎,跑這麽遠來。”

“可不是,”老婦說著說著,就開始哭,“一場大水把房子地全淹了,我們只能出來逃荒,京城直隸都不讓去,只能往南走,我的小孫女都餓死了。眼看兒媳婦也不成了,一聽說濠州這裏施粥,我們就趕緊過來,蒼天有眼,趕上一個青天大老爺,給口飯吃,好歹算活過來了。”

李誡沉默半晌,問道:“以後你們有什麽打算?粥棚不會總開著,你們總不能一直討飯。”

老婦抹著眼淚說道:“誰也不想討飯,我們都是本分的莊稼人,只要有塊地,就能活下去。”

鄭縣丞插嘴道:“大水早下去了吧,你們為什麽不回鄉?”

有人便答道:“回去就抓壯丁修河堤,日日修月月修,又不給錢,白白耽誤了地裏的活,誰願意回去。”

李誡擺手不讓鄭縣丞繼續問下去,這是他們當地的政事,外地官員多說無益。

“我記得朝廷下過政令,墾荒的田地,頭三年可以不交稅賦,六年以後歸墾荒者。”李誡望著鄭縣丞,“老鄭,可有此事?”

“有的,但是咱們這裏……”

“真的嗎?”老婦眼神發亮,打斷了鄭縣丞的話,“此話當真?那我們找塊荒地種,地就歸我們了?”

鄭縣丞怔楞了下,看看李誡,吞吞吐吐說:“按律例來說是這樣的。”

李誡立馬大笑幾聲,“老太太,聽見沒,我們這位是正兒八經的官老爺,縣衙的鄭大人,他說的話斷沒有錯的。誒,你們還愣著幹什麽啊,人家可給你們指了條活路,還不趕緊給他磕頭!”

草棚子下頭的流民登時炸開了鍋,一窩蜂似地湧上來,磕頭的磕頭,道謝的道謝,還有人喊著要給他立長生牌。

把個鄭縣丞弄了個大紅臉,便是明知不妥也說不出來了。

又有人問道:“大人行行好,告訴我們濠州附近哪裏有荒地吧。”

哪裏有?濠州有荒地嗎?鄭縣丞是從外地調過來的,對濠州還不甚了解,一時腦子不夠轉了。

李誡一拍他肩膀,“鄭大人,拿魚鱗冊對對,如果有無主的荒地,指給他們。”

他無不感慨道:“老鄭啊,你這可是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啊,你就是他們心中的活菩薩啊,你就是讀書人的榜樣、為官者的楷模啊。”

下頭的流民又是一陣感激涕零。

誰都愛聽恭維話,鄭縣丞不禁有些飄飄然,意氣上頭,拍著胸脯子將這幫流民的安置問題攬了下來。

等回到家冷靜下來,鄭縣丞一琢磨,不對啊,明明是李大人說起荒地的事,怎麽成我說的了?

但事情都攬下來了,那些流離失所的人也都認準了他,此時推諉也推不掉了。

鄭縣丞抹了一把冷汗,暗自祈求,李大人,你可千萬別給我下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