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九龍奪嫡(三十一)

太上皇回了京城,也沒能阻止朝堂上的形勢朝著他所不願意的方向發展。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太上皇如今又聾又啞且已經禪位如何比得上如旭日東升的新帝。只看著太上皇的兄弟和皇帝的兄弟都願意站在皇帝一邊,就該明白如何選了。

除了身在高位的大臣基於忠君思想和畏懼一朝天子一朝臣願意效忠,年輕力壯的官員哪個不想和新帝表忠心。不能聽不能說,靠著手書傳令,太上皇每日寫到手酸,發出去的詔令能得到回應的卻寥寥無幾。

皇帝對太上皇聯系了那些舊臣,那些人回避那些人表忠心清清楚楚。然皇帝並沒有立即將這些忠於太上皇的大臣撤職,只是光明正大的用副手將之架空罷了。

沒幾日,太上皇不僅沒有收回絲毫全力,反而是收到了兵部尚書乞骸骨,由純親王接替尚書之職。兵部尚書乞骸骨,他的兒子立即平掉入京成了京官,幾個孫子也入了皇家軍校和皇家學院,家族沒有因老尚書急流勇退而衰敗,反而更進一層了。

大臣們為何在太上皇這艘眼看著要沉的大船上不肯下來,不就是怕新帝不接自己的投誠,自己一退,家族也會因此衰敗麽?如今兵部尚書卻給大家做了一個極好的榜樣,指出了一條新的道路。

乞骸骨便是沒有投效新帝算不得背叛太上皇,又能給子孫後代留一條路,可謂兩全其美。世上如皇帝一樣眷戀權利不肯顧忌兒子孫子的畢竟是少數。普通人家相較於自己權傾一時,更樂意看到子孫昌盛,家族興盛。且如今新帝權威日盛,太上皇的老臣也談不上什麽權不權了。

純親王任兵部尚書,皇帝便下旨令兵部儲備軍改。如今八旗戰力已經日益虛弱,且八旗軍制冗員導致朝廷在這方面的開支逐漸增大。本次軍改由純親王總覽,裕親王、恭親王、睿親王三王具體負責。幾位王爺齊聚了八旗將領短短一個月就拿出了完備的軍改方案,顯然是早有準備的。

皇帝設置新的軍種,不再按八旗出兵,而是成立專門的海軍、火器營、騎兵營等等,分兵種從八旗中挑選健者入新軍。八旗剔下來的老弱病殘只能領到基本生活所需,保證不會餓死。沒有入選的八旗兵也能夠選擇領取一次性補償,轉為普通人家,不必遵守限制經商等禁令。

八旗軍改雖然受到了一部分旗人抵抗,同樣也有一些不願意服役的八旗人家幹脆利索的領取補貼轉而購置天地做富家翁,家貧的也能夠去附近的工坊工作,也允許他們離開京城謀生。

八旗制度消亡後,朝廷按戶籍征兵,長子、獨子等不列入強制征兵範疇。頭兩年為義務兵制,兩年後優秀者可申請留在軍中,領取俸祿。對於這些士兵的子嗣在官學中可以學費減半等等,賤籍也能夠參軍,立功可消賤籍。

朝廷逐漸放松了流動人口的控制,只要有齊全的身份證明,無論是旗人還是漢人都能拿著身份憑證遷居。不過要在一定期限內到落地的所在官府報到,登基身份信息。流民進行登記記入流人籍冊,為賤籍,返鄉重新入籍則可恢復原本的良民籍冊,以此減少百姓流亡。

京城這邊的改革如火如荼,江南那邊的農業、商業在新君登基後也是連續三年躍進。江南各地大面積推廣良種以及高產量農作物,精工細作下,畝產逐漸上升。

朝廷於是從江浙一帶開始試點攤丁入畝,重新丈量土地,收取商稅,取消人丁稅。增加商稅後,商人不準騎馬不準穿絲綢的規定也隨之取消,官府每年還會嘉獎納稅大戶。除卻官府公示的田稅、商稅、鹽稅等,廢除一切徭役雜稅。試點的各地由當地書院的學生負責各地宣講新稅法,派遣巡回使督察稅改情況。

取消徭役後,官府需要修路等工程,會有專款支付這些工程,招募流民和農閑的農民來完成。稅法的高度統一後,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地方官通過苛捐雜稅剝削百姓。雖然無法完全杜絕貪官,百姓的日子也能好過很多。

稅改初期收到了一些大地主抵制,官府就選幾個為富不仁的作為典型處置,再扶持幾個機靈的小地主提供技術支持開設作坊。支持稅改和不支持稅改的下場一目了然,後期便通順了一些。官府還取消了有功名的學子免稅福利,改為直接補貼銀錢以及獎勵官學名額。

三年後江浙這邊稅改成熟,又從這裏抽掉做得好的官員派到相鄰的地方做一方掌管擴大稅改試點。沿海建起了大鹽場,曬鹽法逐漸取代煮鹽法,降低了制鹽成本反而增加了產量。

鹽稅的增加加上海上貿易的活躍,足以補足稅改初期的缺口,甚至因為商稅和關稅的緣故,朝廷的財政日漸豐盈,才能夠同時開展許多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