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大漢風雲(六)

“道家的人有皇祖母做主,又怎麽會求到我面前呢?”石慧微笑道,“我既非儒家也非道家,不過——”

“不過什麽?”劉徹問道。

“皇上若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儒家的一些東西,確實是皇上需要的。然於皇上雄圖偉略而言,罷百家獨尊儒並沒有什麽好處。”

“我以為阿嬌姐是最明白朕的人。”劉徹冷哼道。

“聖心難測,皇上的心思阿嬌可不明白。”石慧也不生氣淡淡道,“但皇上的大志,阿嬌卻能猜到幾分。”

劉徹不由生出幾分興味,笑著問道:“那阿嬌姐覺得朕的大志是什麽?”

“北逐匈奴!”石慧的目光落在劉徹腰間的佩劍上,“若非如此,皇上又為何出入都愛陪著這柄劍呢?”

世間男兒多有一個將軍夢,皇帝也不例外。

“匈奴?”劉徹不由笑了,只是這笑聲卻不是什麽開心地笑容,“朕如今在朝堂上不過是個傀儡,又談何北逐匈奴。”

然而,他這句話無意表露了自己的野望。匈奴是大漢建立以來,歷代君主的疼。匈奴圍困高祖的白登之圍,冒頓單於寫給呂太後的那封“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別人可以遺忘,歷任君主卻決不能遺忘。

“遙想當年,秦國尚未一統天下,秦國、趙國、燕國尚可將那匈奴拒於關外。後秦始皇一統天下,構築了長城,匈奴莫敢輕犯。我大漢有長城險關為倚仗,卻反而要對匈奴百般忍讓。匈奴屢屢將我邊關作為打谷場,視皇上的百姓如螻蟻,大漢卻要獻上財帛公主求平安,皇上真的能忍嗎?”

劉徹心口頓時竄起一股熱血,當然不能忍。他之所以推崇儒家中央集權,迫切地想要從太皇太後手中取出政權,不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大志麽?

“那又如何,皇祖母根本不會同意向匈奴開戰。”

“皇上如何知道皇祖母不會同意,又是否知道皇祖母為何反對?”

“難道說皇祖母還會同意朕出兵匈奴?”劉徹冷嗤道。

“早年高祖皇帝和呂太後與匈奴的那些恩怨暫且不說。這些年漢軍並非沒有和匈奴交手,然而面對匈奴騎兵,卻每每敗退,莫說揚我大漢君威,就連庇護邊關百姓亦是不能。”石慧嘆息道,“皇祖母不願開戰只是害怕第二次白登之圍。若皇上能夠讓皇祖母看到我們的底氣,皇祖母難道會不希望大漢強盛嗎?”

“如今長安城有這許多貪生怕死,屍位素餐之輩,只怕他們未必願意看到大漢與匈奴開戰。”

或者說,就算竇太皇太後對於這件事不加以阻攔,皇帝也不敢妄動。畢竟下面還有許多蠢蠢欲動盯著長安的藩王。

“只要皇祖母與皇上能夠一處使力,天底下又有什麽能夠阻止皇上呢?”

劉徹心中微動,陳阿嬌從來不是一個善於謀略的人。能夠與她說出這些,莫非是有人背後教她?

“還請阿嬌姐指點迷津。”

“皇上與其與皇祖母做儒道之爭,不如做出一些事情讓皇祖母看到你的本事。皇祖母若能夠看到皇上的能力,自然會願意放權給你。”石慧道,“不過在此之前,我有一個問題想問皇上。”

“阿嬌姐請說!”

“若大漢與匈奴開戰絕非一日之功,皇上可想到大漢最需要的是什麽?”

“精兵強將!”

“那麽皇上可有精兵強將?”

“我大漢有許多大好男兒,如何沒有精兵強將?”

“那為何大漢面對匈奴騎兵屢屢要吃敗戰,只能送出公主財帛求和?”

“匈奴騎兵為主,我大漢卻是步卒為主。”

“所以,皇上需要一支精銳不下於匈奴人的騎兵對嗎?”石慧笑道,“匈奴人自幼在馬背上長大,漢人卻不善於此。許多人在馬背上坐穩尚且不能,就更不要說彎弓射箭了。皇上或許說我們可以訓練一支騎兵,那麽皇上可知道養一支騎兵需要糧草銀錢幾何?”

“祖父、父親休養生息多年,我大漢國庫早已經貫朽粟紅,足以支撐此戰。”

“就算如此,難道陛下要傾盡國庫之力嗎?對匈奴一戰,朝廷少不得征兵,然而大量壯丁被抽調後,皇上如何確保如今的收成?”

“阿嬌姐說起這些,並非沒有原因的吧?”劉徹意味深長道。

“我們不是在討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嗎?”石慧眨了眨眼睛道。

“北逐匈奴與此難道還要直接關系嗎?”

“皇上尊儒為了什麽,大家都明白。這也是為什麽此事之所以觸怒皇祖母的原因。然而皇上有沒有想過,罷百家之後,百家又該如何自處?”石慧道,“最好的結果是百家不為皇上所用,最壞的可能就是他們投向了各處藩王。”

“獨尊儒家只是一時之便,百家齊鳴才是大漢強盛氣象。皇上要用儒家,略擡一擡也就是了,然決不可廢除百家。”石慧勸慰道,“如何在抽走壯丁充軍,保證糧食產量,農家、墨家可謂皇上效力,征伐匈奴,兵家、墨家都是此中好手。軍隊令行禁止,各處穩而不亂都離不開法家之說。儒家更多在教化百姓,兵家、法家、墨家這些才是皇上不能舍棄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