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改詔(第2/7頁)

當然是有的,劉邦不說並不代表他不會想。

陳平還覺得不夠,“危及大漢,危及大漢百姓的事,無論是誰都不能容。”

態度要表明,還得要表正,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例外。

“將士為了大漢浴血奮戰,不曾死於敵人之手卻死於自己人的手裏,若叫天下人知曉,豈不寒了萬萬人的心?從此還有誰願意為了大漢而戰,又有誰來守衛大漢的百姓?”

陳平說得義憤填膺,也在情在理,總不能前方的將士在拼死的守衛家國,後面的人不幫忙也就算了,還要扯後腿,甚至還想殺了他們?

現在劉元也沒鬧大,也是因為雲中的情況並不是鬧事的時候,可是等著吧,等劉元將外敵匈奴收拾好了,接下來一定會好好跟那些內鬼算賬。

“那麽就讓尤廷尉查。”劉邦聽明白了陳平的意思,案子查與不查總要有個定論,劉邦還是決定讓尤鈞去查,一個個想要讓大漢江山不得安寧,想毀了大漢江山的人,他是一個都不會饒。

故而回到長安之後聽聞劉元帶傷出戰匈奴,直攻匈奴的王庭,俘虜匈奴近萬之人,劉邦高興地大笑,與之而來劉元提出順勢進攻,驅逐於匈奴而連建數城,那是開辟疆域的大事,劉邦自沒有不答應的。

一年後,劉元收兵回長安,彼時劉元奪下匈奴近十城之地,興建城池而以設新城。匈奴面對攻不能進,守不能守的局面,但聽劉元及容軍之名皆是膽顫,再無人敢與之爭鋒。

大勝歸朝,舉國而歡呼,張良雖以歸隱而致仕,劉元回長安,都知道他在雲中相助劉元,劉邦讓劉元不要忘了帶上張良一道歸來。

都叫劉邦點了名了,張良就算是想不回也不能。

歸於長安,張良與劉元立刻進宮見駕,而劉元握著那日匈奴偷襲,為救她而死的人,包括一心在內的二十八人,卻是不滿朝廷頒下的封賞,同有名字,只有姓氏,明明她已經將她們的名字寫得一清二楚,因何朝廷在肯定她們的功勞之時,只給她們一個姓氏。

張良是知道劉元這些年惦記的是什麽,與劉元輕聲勸道:“殿下,不可急。”

劉元點了點頭,她不急,沒有在表彰下來的第一時間就回書質問,因為有些話劉元得當面說,也得拿下更多的功勞了才能說。

看著劉元沉著的面容,張良思量劉元確實聽進去。

劉邦自從征還英布受了傷後,一直都在養病,回長安時曾殺白馬為盟,訂下誓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彭越在聽聞此誓約後再一次與劉邦請辭梁王之爵,自降為侯,劉邦再三思量而同意了,將彭越降為梁侯。但是,要不要立自己的兒子為王,分掌各地,劉邦未決。

見著劉元和張良回來,劉邦高興地站起來了,“元兒,子房。”

“父皇,陛下。”兩人對著劉邦高興的叫喚,皆是有禮地朝著劉邦見禮,劉邦親自扶起張良。

“子房歸隱致仕,朕心中嘆失人才,可一想子房或往雲中而去,便也覺得甚好。果然有子房相助,元兒如虎添翼,驅逐匈奴往北,開我大漢疆域,甚壯哉。”劉邦握著張良的手連連表達著心中的歡喜,張良溫和一如初見時那樣地答道:“有賴陛下洪福。”

劉邦大笑不矣,“你們立下如此戰功,與朕是沒有什麽關系的,朕不敢居功。”

見面只管拉著張良說話,回頭看了劉元站在一旁並不見不滿,看著他們說話臉上一直都帶著笑容。劉邦揮手道:“子房,元兒,坐,坐下來我們再好好地說說話。”

劉元和張良再次拜謝而坐下,劉邦同樣也坐下,卻是輕聲地咳嗽了起來,劉元關懷地詢問,“父皇的身體?”

“年紀大了,宮中有禦醫,還有麗和侯在,朕沒事。倒是你的傷。”劉邦還記著劉元受傷的事,哪怕一直以來劉元都沒提過,子嬰卻在奏折裏提到了此事,他是一直都記著。

“余毒未清,暫時沒什麽事。”劉元擡著手撫過,總算還是能動,就算沒有以前那樣的靈活,總還是有驚無險。

劉邦道:“我已經將劉喜從劉家除名。”

此事劉元倒也聽說了,劉邦其實就是一個愛欲其生,恨欲其死的人,那麽多年了,隨著年紀漸大反而更任性。

“人已經死了。”劉元如此接話,人都已經死了,一家盡滅,無論劉元心中有多恨,又有多少怨,都至此結束。

“不說他了,北地已定,你短時間內就留在長安吧。”劉邦想著劉元的年紀也不小了,張良也是,然而兩人剛成親不久就碰到劉太公去世,劉元守孝三年,後來又忙著應戰匈奴,到現在都沒個孩子。

“諾。”劉元留下也就是張良留下了,劉邦是還有其他的事要與張良問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