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第4/7頁)

這件事他至今記憶深刻。

林濛猜到了況朝之不信,她在心裏默默地嘆了口氣。

這非但花錢難,要他們相信造夢敢不差錢的投資,好像也難。

“況導,你可以了解一下我們公司之前投資的項目。”林濛淡定地喝了口咖啡,她現在可也算得上是身經百戰了,“我們公司在對好作品的投資上,從未有一次設過上限。”

況朝之是有聽說過的,但圈內什麽傳聞,都得打個五折聽,猶豫了片刻,他握住手機,假裝尿急,說自己要去上廁所便匆匆離開。

林濛沒拆穿他,公司的這幾位導演們……演技全都和他們呈現出來的導演才華截然相反。

林濛縱觀這幾年來商業片的損益情況,已經充分明白了一個簡單的事實。

就是商業片是賺是賠,從來沒有定律。

唯一能影響到最後收益的,就是投資,投資越高的片子,回本的幾率也越低。

而這部《孤島深海》就是一部能一口氣甩出去大投資,把資金用得七七八八的電影。

況朝之從廁所裏出來,坐在林濛對面,人也有些局促,他眼神亮閃閃地,就像在發光,滿懷期待地看了過來。

“是這樣的林總,我想了想,有這麽幾個方案,想讓您考量一下。”

他從自己的那本劇本裏,拿出了一張被折了又折的A4紙,看得出拆折了好幾回,這折痕都有些重疊。

林濛倒是沒想到況朝之已經準備好了,她接過來一看——

她想,他們造夢娛樂,總算抓到了頭一個好學生,這位況導,可是真正意義上的造夢娛樂虧錢之星了!

紙張上的第一句,就寫得直白:“想要在孤島實景拍攝。”

得,這就是花錢如流水的節奏了。

且不說孤島的租賃價格——開發的和未開發的是兩個價格;再加上上頭的安全器材,需要的保險,整個團隊的事先勘探、住宿休息,這些林林總總加起來,絕對是讓人驚嘆的數字。

往下看的第二項,也和上頭那項一樣,閃爍著破財的氣息:“希望能在深海實景拍攝並輔以一定特效後期制作;如果可以,還是希望能乘坐郵輪進行海上拍攝,獨特的海浪節奏,海上船舶移動的感覺很難模擬。”

“林總,其實這些特效做也行。”況朝之倒是有些想先退一步了,畢竟這花起來,確實有些多。

他還在猶豫地時候,林濛已經拍板定下來:“就按照你說的來,能實景的,盡量做實景拍攝,後期再做處理,當然需要特效的,就由特效公司來。”

況朝之驚喜得說不出話來,作為一個常年奮戰在和投資商抗爭第一線的導演,他幾乎沒見過投資商大方幾回。

紙張上況朝之提的其他意見,林濛一概同意完事,只否決了其中一點。

林濛現在已經看透了,什麽新人演員不擔票房,都是說假的,上回《登仙路》可是最標準的擔不了票房導演、擔不了票房主演、非主流影片類型三合一組合,這都能大賺特賺,現在她只想反其道而行。

最商業的劇本,最好的特效,最貴的場地,片酬驚人的演員……這麽組合下來錢一砸,總能賠了吧?

只是,現在兩人的立場反而反過來了。

況朝之成了開始糾結的那一個:“要不,我們節約點拍?這樣都花下去,會不會太多?”

今年到現在,國外的大制作,也賠了好幾部,而且一賠,都是五億起步。

這也因為國外人工價格高、相應的制作費用高的原因,這麽林林總總加起來,一部電影投資個五千萬美元都算是小投資了,高的兩三個億美元都不算過分。

可人家那是有多個票房市場兜底,在這種前提下,都還能賠,更別說國內了。

國內有多少電影能真的走出國門?就算真走出去的,難道不是十有**都是華人特供,所謂的影院爆滿的宣傳,基本最後一問,坐在裏頭的都是華人,少有真正的當地人在觀看。

票房大盤就這麽大,投資一多,回本的幾率就越來越低。

況朝之以往,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在給自己建立自信,試圖說服投資商相信自己。

可今天……他要怎麽說服林總不要太相信他呢?

這種信任,他聽著忽然有點慌了。

林濛看著況朝之,眼神欣慰。

她現在就像是個帶了差班半年嘔心瀝血的老師,結果學校空降一個轉學生到班級,頭一天入學測驗就考了全校第一。

林濛都想指著況朝之,對公司裏那群讓她“恨鐵不成鋼”的導演們說:“你們怎麽就不知道學學。”

拍的都是好電影,可又好又賠,那才是大家都好,其樂融融。

約好的時間點正好,林濛帶著況朝之上樓,準備和特效公司談特效的事情,卻沒想到看到的是一場兵荒馬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