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第3/8頁)

前頭的采訪結束得很快,影片已經要開始播放,林濛也從後台入場,坐在了樸穹燦旁邊的位置上。

她余光都能看到樸穹燦焦躁不安的動作,安撫道:“樸導,你已經做得夠好了,現在我們一起好好地欣賞你的作品就好。”

樸穹燦點了點頭,努力平心靜氣……好吧,努力失敗,他還是緊張到了頂點。

影片的正中,打出了《西山上的少年和少女》的logo,插入的曲子,是莊思思和古東特地去當地錄了一堆山歌後回來寫的,映襯著大山上正在奔跑的少年阿醜,格外和諧。

而當“導演 樸穹燦”這一行字出現的時候,樸穹燦眼裏已經濕了。

這不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可卻比第一部作品更意義非凡。

這部作品是他的執念,他命運的書寫;也是頭一次不用為了錢妥協,犧牲作品的質量。

林濛沒說話,只是默默地遞了一張紙過來,這觀眾還沒哭呢,導演先哭倒了,在一片黑暗裏,男人也能掉掉眼淚,聽著身邊細細地抽泣聲音,林濛跟著影片的播放漸漸進入了劇情。

《西山上的少年和少女》所呈現的故事結構,其實異常的簡單,雖然改了無數次,可故事的內核依舊是相似的。

影片最開始,放的是少年阿醜在西山上奔跑的片段,鏡頭拉了遠景,將整個西山收於鏡頭之內。

從山上梯田幹一會活休息一會的男人;躺在躺椅上拿著個大扇子懶洋洋地半遮著臉的婦人;再到年紀不大,聚在一起玩耍的少年;路邊的小草;天空的雲朵,全都在鏡頭裏顯得格外動人。

對於西山景色的拍攝,劇組甚至比文戲還花更多的心思,無人機拍攝回來的幾次影片效果都不是很好。

在好幾回樸穹燦想放棄喊卡的時候,林濛沒同意,她直接打電話去問了幾家器材公司,最後直接運來了一個才剛做完宣講,沒正式投入生產線的樣機,這才拍出了樸穹燦心中的完美畫面。

這座山未經開發,有著不少人會向往的自然風光、瑰麗美景,可同時,又居住著無數窮困不想奮鬥的人。

甚至一條路相隔,山上和山下,都能像兩個世界。

景色拍得越美,人心底的那些悵惘的心情,就像是冒泡的汽水,心裏直做響。

西山這片土壤孕育出的少年阿醜,就像是個怪胎一樣,從小大腦裏就充滿了和周圍人截然不同的想法。

他頭一次被帶到縣城看病,就瞧見了自己從未見過的世界,分明這縣城也沒富庶到哪兒去,可對於一個窮山村裏長大的孩子,這就是天堂。

他想要踩在平坦的道路上;想要去醫院只用走個十幾分鐘;想要吃路邊胖得好像下一秒就要裂開的大肉包;想要惦著腳看玻璃窗裏穿在人偶身上的好看衣服……

可是這些,在西山上,是不正確的。

陰暗的房間裏,奶奶笑著說:“阿醜,我們這有什麽不好的?”

……是什麽都不好!

阿醜有了同伴、又沒了同伴,他曾經掙紮,差點放棄,卻又重新握住了信念。

支撐他一路跌跌撞撞往前的,就是那股不甘心——

“窮到底有什麽好的?”倔強的少年是仰著下巴說話的,“你們都說這好,可到底哪裏好了?是不是只要不幹活,天上掉錢就好?只要有吃有喝就算好?”

他看著前頭,一臉“這孩子怕是傻了”般看著他的長輩們,那雙眼睛裏,全是不甘心的火焰。

阿醜知道,也被說過很多次,出去了不代表一定能賺錢,辛苦了也未必過得好。

可他更知道,他們這叫不求上進,這叫得過且過,明明有那麽大的世界、那麽多從未看見的東西。

影片到了最後,阿年還是沒同意和阿醜離開,考上大學的阿醜,生平第一次的坐上了動車。

露出來的證件上,他的名字,端端正正地印刷著“張成才”,一個又土,又寄予了美好祝願的名字。

動車開啟,飛速往前,過路的一切全都成了影子,他倚靠著窗,累極了的睡著了。

到了最後,莊思思的聲音又響起了,她哼著的是沒有聲音的歌謠,影片又切回了開頭。

孩童的阿醜在西山上跑著——少年的阿醜繼續往前奔跑——而青年的阿醜,一邊回頭,一邊拉著行李箱離開了西山。

影片結束後,燈光亮起,林濛第一個注意到的,是旁邊樸穹燦緊緊握著的手,他甚至沒敢回頭。

林濛站起來往回看,已經能看到後頭不少小姑娘正在抹著眼淚,更有個哭得厲害,直接在眼鏡下壓了張面巾紙,就像是帶了個半截口罩一樣。

場內安靜了好一會,反倒是坐在專門列出位置的影評人先開始鼓掌,然後連帶著鼓掌的人越來越多,連成一片,連綿不絕。

樸穹燦已經哭得彎了腰,他站起來越過林濛用力地抱了洪流和女主演一下,說著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