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第4/6頁)

朱旭芳接過話茬:“我手頭還有幾個劇本,但都還是半成品。”

他本來是想好的,要多拍幾個商業片補償林總。

可在睜開眼看世界、也接觸了這麽多年輕人後,他發現他壓箱底的那些劇本,是有些過時了。

就連裏頭用的一些笑話——比如說他們那時候,人人知道的報菜名、相聲梗,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幾個知道呢?你講的故事老套、放在劇本裏的梗沒法讓人共鳴,那怎麽能是個好劇本呢?

而送到他手上的本子,其實比送到何方明手上的還少,畢竟人家知道他身價高,對本子有要求,不敢亂送。

可問題是那些個劇本,朱旭芳反正是怎麽看怎麽錯漏百出。

何方明也說:“林總,最近送到我手上的幾個本子,實在不太行。”

“這我知道。”林濛也明白,“所以呢,我有一個計劃。”

有一個大大的、賠錢的計劃。

“我想了很久,您兩位都是沒處找的好人才,在公司裏頭就這麽放著不用,實在有些虧。”林濛看向兩位導演的眼神格外真摯,寫滿了期待。

“我的意思是,你們看看,你們有什麽想要進行的項目,盡管提,公司幫你們組建團隊,幫你們安排。”她沒忘交代朱旭芳一句,“不過朱導你年紀大了,如果有想做的大項目,我們進度就放慢點。”

當然……也不能太信任這兩位導演,這兩位可都是有賺大錢前科的。

“我唯一的一點要求,就是希望公司這前頭高速發展的幾年,每次拿出來的項目,都能讓人耳目一新!”林濛心裏早就想好了,“我希望外人對我們造夢娛樂的印象,一定要和別的公司不一樣。”

“你看,現在有這麽多電影、電視劇,一旦紅了,就出個二、三;或者同系列一部接一部,這不是不好,可我想,我們造夢可以把眼光放得大一點,不為盈利,只為創造屬於我們造夢的歷史。”

林濛以前是做什麽的?

要知道,她可是看著國內現在遊戲行業裏身為龍頭老大的林深處,萬丈高樓平地起的見證人之一。

遊戲行業有不少東西,都可以套在娛樂圈上。

而在遊戲行業,最流行的一點,就是跟風,甚至是同公司跟自己的風。

卡牌遊戲紅了,那就出卡牌;放置類手遊紅了,那我也放置;換裝遊戲大紅大紫了,沒事,不就是換衣服嗎?我也換。

頂天了,就是加上所謂的自己的原創元素。

比如你的卡牌,是卡牌對戰,我的卡牌是卡牌塔防;你的放置是增強戰力,我的放置就走溫馨路線,來個互動場景;你的換裝,是做任務算分,我的換裝就純做添頭。

你說創新?可以這麽說,真正意義的創新,十次有八次是賠錢的。

那麽多創業者裏,沒人是傻子,大多數所謂的沒人發現的機密,都是有人試了折戟沉沙、沒了聲音的部分。

所以創新是把雙刃劍,尤其是真·創新,脫離於套路的創新……

用林濛的話就是,這麽幹,能賠!

聽完林濛的話,兩位導演若有所思起來。

“其實林總……”何方明忽然開口,他面有難色。

這不就來了嗎?

林濛鼓勵地看了過去:“何導,你可以說說你的想法,我一向相信你們的能力。”賠錢的那種。

“其實我也想過,我在影視劇、導演行業的能力,其實未必那麽突出。”何方明見過了朱旭芳和陳愛明這種級別的導演,也覺得有些高山仰止,人的天賦確實有區別。

“這倒也不是這樣……”林濛想安慰兩句,她從來不認為只有天才才能在一個行業生存。

“沒事,林總你不用安慰我。”他越是充電,越覺得自己淺薄,甚至忍不住回憶起自己當年拍攝的電視劇,到底真的是大環境不好,還是他沒能力拍好呢?

“我想,我的優點,就是我特別能捕捉細節,在拍愛情互動上,按現在的說法就是,能拍得很甜。”何方明很認真地剖析自己,“所以我在想,我能不能去做一個戀愛類的綜藝?”

這想法,時不時地在他的心中出現,只是他從來沒說出來過。

何方明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可這和我們公司的定位,不太相符。”

這一說,林濛立刻不答應了。

“何導,你不能這樣,人都有第一次,你不去試試,怎麽知道自己不行呢?你是知道的,您拍的電視劇,可是我們公司拍的第一部電視劇,朱導拍的電影,也是公司投拍的第一部電影。而你,做我們公司的第一個綜藝項目,又為什麽不可以呢?”

何方明有些被說服,但是又開始糾結:“但……綜藝的團隊,和拍電影的團隊完全不同,公司接下來不是有要拍攝的電影嗎?也沒那麽多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