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2/3頁)

“畢竟沈四郎這麽多年都不曾與六皇子往來過的,沒道理會在這個時候幫助六皇子奪嫡。”

李斯年放下玉色茶杯,道:“此事我知曉了。”

越是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便越容易發生。

他不能對沈存劍掉以輕心。

想到這,李斯年忽又想起另外一件事——今日早上剛剛被任命為光祿勛的顧群,似乎是沈存劍的門生,與沈存劍的關系頗為親密。

屋中崔美人的聲音再度響起:“還有一件事,兄長說,沈存劍與六皇子的關系頗為曖昧,這種情形下,翁主萬萬不能任命顧群為光祿勛。”

李斯年眸光輕轉,目光悠悠,道:“你來晚了。”

崔美人一怔。

李斯年聲音清潤,略帶幾分狹促之意,道:“任命顧群為光祿勛的文書,今天早上已經發下去了。”

光祿勛掌皇城禁衛軍,麾下郎官又是三公九卿的預備役,這個位置至關重要,崔元銳剛被貶官,朝臣們便使出渾身解數爭奪起來。

程彥本意是提拔袁行的,但京師三輔中的兩位官員已經是程彥的人,朝臣們根本不允許光祿勛也成為程彥的人,故而程彥只得退而求次,立了顧群。

顧群出身於昆吾顧家,顧家百年來從不參與奪嫡黨政之事,家風又頗為清正,程彥點了顧群,朝臣們也頗為滿意,雙方達成一致,顧群走馬上任,成了新任光祿勛。

事情已成定局,此時反悔也無用,只能讓七殺以後多留意顧群與沈存劍的動作。

崔美人面上頗為糾結。

可轉念一想,李斯年與程彥都是絕頂聰明之人,必然有抑制六皇子的辦法,她只需要在宮中做好自己的事情,便是替李斯年分憂了。

想到這,崔美人不再糾結,起身向李斯年辭行。

李斯年讓丁七送崔美人回皇城。

二人的身影消失在夜幕中,李斯年轉著輪椅出了書房,去往長公主府。

他得盡快把他的小翁主哄回來。

李斯年抵達長公主府,卻被公主府的長史告知,長公主與翁主去了皇城,至今未歸。

李斯年手指輕扣著輪椅。

邊關急報,北狄屯兵雍州城下,長公主心系邊關,這幾日在梳理糧草盔甲與武器,準備奔赴邊關。

這種情況下,身為天子的李泓本應該安撫人心,做好長公主的後勤保障,讓長公主無牽無掛去邊關。

可偏偏,薛妃的事情給了李泓太重的打擊,李泓無心理政,只在三清殿尋仙煉丹。

李泓雖然說了,讓眾多皇子輔政,可有些事情皇子們並不敢決斷,以至於禦案上的折子堆壓得如同小山一般。

遞上去的折子遲遲沒有批復下發,朝臣們紛紛來找長公主,長公主本就為邊關戰情著急上火,朝臣們又讓她處理朝政,她自然煩不勝煩,便去三清殿勸說李泓。

只是可惜,長公主注定要失望了。

薛妃死去,李泓悲傷大慟不理朝政,本在他的算計之中。

大廈將傾,方能看出擎天之柱是何人。

李斯年眸光輕轉,輕輕一笑,對長史道:“替我收拾馬車,我往皇城走一遭。”

他的小翁主仍在氣頭上,她不回來,他便去找她。

她畢竟小他兩歲,他總要讓著她,哄著她。

長史應下,連忙讓人準備馬車。

........

皇城,長信宮。

這些時日發生了太多的事情,讓上了年齡的丁太後病了一場。

可饒是如此,丁太後仍是派人將許裳接到自己身邊養病,生怕許裳在外面得不到好的醫治。

程彥進了皇城,便與母親長公主分開,長公主去三清殿勸李泓,她便來長信宮看望許裳。

宮燈盞盞,燈火昏黃,照在許裳被熊掌毀去的面容上。

程彥坐在許裳塌邊,看了幾眼後,便不忍再看。

她的裳姐姐,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美好的女子,只因聽了幾句話,便遭到了這樣的劫難,她恨極了對裳姐姐下手的崔元銳,要將崔元銳千刀萬剮。

可李斯年卻說留著崔元銳有大用。

想到這件事,程彥便氣得不行。

這大概是她與李斯年最大的區別。

她做事更為感性,會為身邊人失去理智,而李斯年,是絕對的冷靜與理性,永遠不會為外界因素而失去了自己的判斷能力,更不會讓自己的計劃有半點誤差。

而她,是他生命中唯一的一次意外。

程彥不知該氣該喜,索性不再去想這件事,只小心翼翼喂許裳喝了湯藥,斟酌片刻,問道:“姐姐還是不肯見兄長嗎?”

自許裳醒來後,便不願再見李夜城了。

她不知道許裳與李夜城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麽,她只知道,北狄來犯,李夜城不日便要出征。

李夜城雖有常勝將軍的美稱,可戰場上的事情,誰又能保證永遠不敗?

似衛青那般一生無敗績的人,中華上下五千年,也只出了一個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