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2/3頁)

經過鎮遠侯一事後,長公主對於朝臣們往軍營裏送人的行為極度敏感,若換了英明果決的天子,北狄壓境,朝中無能征善戰的武將之時,說什麽都不會去拂長公主的逆鱗。

可李泓不一樣。

李泓雖然仁善,理政也算勤勉,可捫心自問,他與英明果決的天子沒甚關系,要不然,也不會被薛妃三兩句話便挑動了心思,去動一手將自己扶上皇位的長姐。

李泓此舉,不異於自毀長城。

長公主一倒,以李泓綿軟的性子,根本鎮不住蠢蠢欲動的世家。

更何況,還有李承璋與薛妃在一旁虎視眈眈。

楊奇文有時候也會想,若是長公主當年不這麽心狠,稍微留下一兩個兄弟,那麽今日執政的,或許便不是李泓了。

薛妃笑了笑,道:“相爺折煞妾身了,一切都是相爺計劃得好。”

祖父並不支持她奪嫡,為了兒子,她只能靠自己,楊奇文是一國丞相,她早就與楊奇文合作了,只是苦於中間沒有人穿針引線,吳皇後被廢後,大長秋被派到她殿裏,大長秋是楊家的人,她這才得了機會。

只是楊奇文官職大,胃口也大,與她合作的第一個要求,便是要李承璋做他楊家的女婿。

她當初很是糾結,擔心自己李承璋與楊奇文聯合之後,會威脅到她兒子的位置,可轉念一想,他們二人勢大,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替她擋去了不少麻煩。

比如說,長公主哪怕知曉了李泓背後是她與楊奇文在挑唆事情,也只會先動楊奇文。

畢竟她的兒子太小了,根基□□,隨時都能料理,而楊奇文便不一樣了,稍微不注意,他便能把華京城的天給變了。

本著這種心思,她才給李泓吹了枕頭風,讓李泓賜婚李承璋與楊奇文的小孫女。

李泓被她與楊奇文聯手算計了還不知,滿口稱贊她心善無雜念,賞賜了她不少東西。

她看著珠寶首飾堆滿案頭,認真地覺得,如果大夏一直由李泓執掌的話,那她兒子還是極有可能穩定帝位的。

夜風微涼,薛妃攏了攏發,問道:“不知相爺下一步有什麽計劃?”

薛妃的低姿態讓楊奇文很是受用,楊奇文道:“李夜城不能留。”

薛妃眸光輕閃。

薛家家風清正,不許族人參與奪嫡,更不許族人因奪嫡之事陷害朝臣,做出如謝家人一般的舉動。

薛妃雖然決定為兒子爭上一爭,與長公主等人鬥個你死我活,可讓她去害李夜城,還是超出了她心中原有的預期——奪嫡之事無關對錯,不過成王敗寇罷了,基於這種心理,她對挑唆長公主與李泓的關系沒有任何心理負擔,但李夜城不同。

自鎮遠侯死後,大夏對戰北狄極少能占上風,李夜城奇襲天山牧場,又大勝北狄,他身上雖然流著胡人的血,可他為大夏賣命,又立此奇功,說他為民族英雄亦不為過。

讓她去算計這種人,她的良心過不去。

薛妃面上雖不顯,可楊奇文到底是沉浸宦海數十年的人,見她如此,便道:“一個長公主已經足夠讓人頭疼了,再來一個李夜城,你我還有什麽未來?”

“北地有險關城池,胡人打不過來的。”

薛妃不敢表現太過,怕引起楊奇文的不滿,猶豫片刻,便道:“一切聽相爺安排。”

楊奇文見薛妃模樣不似作偽,這才放心,道:“天子那裏,娘娘也需多費心。”

“崔家雖倒,可如今掌京師兵馬與禁衛軍的崔振波與崔元銳盡歸長公主麾下,娘娘要讓天子盡快將此二人換成我們的人。”

聽到崔元銳的名字,薛妃面上有一瞬的不自然,只點頭稱是。

事情議定後,楊奇文也不多待,起身便要離開。

薛妃想起楊奇文要殺李夜城,心裏總有些不大舒服,想了想,問了一句:“敢問相爺,長公主麾下的軍隊如鐵桶一般,我們的人根本進不去,這種情況下,相爺如何悄無聲息解決了李夜城?”

楊奇文不甚在意道:“你當本相做事與天子一般淺顯?”

他的人,早在十年前便進了軍隊,此時正是長公主的心腹。

薛妃不敢多問,送楊奇文離開。

薛妃心中存著事,日常生活中便有些恍惚,李泓見此,以為她在自己沒有把京兆尹和光祿勛的人換成薛家的人生氣,便道:“崔振波與崔元銳是朕用慣的老人了,他們做事勤勉,又無錯可挑,貿然將他們換了,只怕下面的將士也不會同意。”

“不如這樣罷,掌京師三輔之一的右扶風鄭公年齡大了,待他退了,我便換成你的兄弟,可好?”

薛妃連忙回神,笑了笑,道:“鄭公身體還是很硬朗的。”

言外之意,便是鄭公還能在右扶風的位置上坐很多年。

李泓想了想,又道:“今年都試傷了騎郎將,我瞧著你兄弟馬術不錯,便讓他接替騎郎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