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2/4頁)

程彥想把崔家在南北軍的勢力一網打盡,又不想把這些職位空缺便宜其他世家,再養出一個今日的崔家,最好的辦法,便是從地方送來的將士中挑選家世清白之人任用,借此培養自己的勢力與世家們抗衡。

大夏若想走的長遠,便不能被世家們把持朝政——漢唐國土廣袤,空前強大,這般強盛的朝代尚滅亡於地方豪強與藩鎮的手中,她實在不想讓大夏也如漢唐一般。

程彥圈了一些自己看中的人的名字,讓忍冬拿去細細打聽他們的家世。

如此又過了許多時日。

時光匆匆如流水,李淑出征兩月有余,與北狄互有勝負,然而這幾日,北狄卻一改前兩月作戰策略,調整了布署,時常仗著馬快,夏軍追不上他們的軍隊,搶掠一番便趕緊逃跑。

夏軍吃了戰馬不行的虧,糧草又被胡人劫掠,戰事一度處於下風。

軍報傳至華京城,太極殿的朝臣們很快便因此事爭執起來。

保守派說不該對北狄主動用兵,只在城內堅守不出便好,只待天寒地凍,胡人受不住寒,自然不戰而退。

激進派說大夏從來不缺敢死之士,縱然傷敵一千字損八百也使得,胡人屢次藐視我大夏天威,驅兵來犯,大夏早就該大軍壓境,給他們一個教訓了。

再者,兩軍作戰,本就互有勝負,此時的受困,算不得什麽。天子應當增兵送糧於邊疆,讓長公主再整軍心,殺胡人片甲不留。

李泓看著殿裏的朝臣們爭吵不休,只覺得頭大如鬥,下了朝,便去昭陽殿找薛妃解悶。

薛妃道:“北狄威脅我大夏邊疆近百年,陛下如今正當壯年,國力強盛,此時不對北狄用兵,難道將北狄留給子孫後輩們去解決嗎?”

李泓惆悵道:“並非朕有心退讓,只是我們戰馬不及北狄,原就在戰場上占了劣勢,如今糧草被劫,軍心越發不穩,若再繼續僵持下去,只怕姐姐危矣。”

薛妃笑道:“妾不才,無法為陛下分擔戰馬之憂,但糧草之事,妾卻能幫陛下解困。”

之前程彥籌糧,薛家為保存實力,也為韜光養晦,只是象征性地送過去一些,如今她生下祥瑞皇子,心境便大不相同了,哪怕祖父再三叮囑她切莫出頭,切勿插手朝政,只小心養育皇子公主之類的話,但她還是有些意動。

太子李承璋哪怕有崔家撐腰,可已經遭了李泓厭棄,三皇子莽撞,五皇子文弱,其他皇子不比她的孩子大多少,李泓不過三十五六,身強力壯並無疾病纏身,她與孩子的日子,長著呢。

如今讓母家出些糧食收買軍心,為孩子鋪路,想來母家也是願意的。

當然,不願意也沒法子——她已經在李泓面前許下話了,祖父再怎麽不願,也要籌糧送至邊疆。

晚間這件事便被李泓身邊的小黃門告知了程彥。

程彥飲完杯中茶,整了整衣裙,道:“今日天氣不錯,咱們去找禦史大夫說說話。”

“記住,要悄悄地去,不能被任何人得知,尤其是崔莘海那只滿肚子壞水的老狐狸。”

薛懷信對程彥的到來頗為意外。

華京城的世家們對程彥的印象並不好,她培養出來的苗子搶去了世家們太多的生意,讓世家的高價糧無處可賣。

薛懷信雖出身世家,可與其他世家的看法不大相同。

程彥所做之事雖然損害了世家豪強的利益,卻是功在千秋,青史悠悠,一個昌盛的世家,其起勢到滅亡,也不過三兩句話的位置,可程彥造福萬民培育苗種的事情,卻會一代一代傳下去。

薛懷信很是欣賞程彥,但礙於身份,也不好與程彥主動相交。

此次程彥來府,他忙人備上程彥愛喝的茶,愛吃的點心。

程彥抿了一口茶,便笑了起來,道:“禦史大夫費心了。”

薛懷信捋著胡須,頗為儒雅,道:“不知翁主造訪,所為何事?”

程彥不大與朝臣往來,今日找他,必有要事。

程彥道:“我中午得了一個消息,想聽聽禦史大夫的意見。”

說著,她把薛妃許給李泓糧草的事情告知薛懷信。

薛懷信尚不知道這個消息,乍一聽,眸光微變,須臾之間又恢復往日的清雅有禮模樣,沉思片刻,道:“老夫明白翁主的意思了。”

“翁主瞧著,是崔振波適合去護送糧草,還是崔元銳更為合適?”

程彥眸光輕轉。

到底是沉浸宦海數十年的老臣,她一開口,他便知道她的用意,根本不需要她再繼續浪費口舌勸說——薛妃已經許下糧草,崔家推脫不得,只能往邊疆送糧草。可若薛家的子弟盡數去護送糧草,朝中空虛,崔莘海必有動作。

為提防崔家異動,運送糧草之人除卻薛家的兒郎外,必須還要有崔家掌兵的人一同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