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欺君子(第6/7頁)

李恒尊重她,但不會跟她聊心事和戰場上的事情,更不會談未來打算。

昨兒半夜,她滿腔怒火地尋出去,到了夾巷,被冷風一吹,又清醒了許多。李恒如何對待顧皎,恐和他們如何對待顧家有關,自己貿然幹涉,會不會壞了他們的事?可若是不去勸說一番,怎麽對得起小姐對自己的囑托?猶豫之際,李恒卻在巷中出現。

她當時心中歡喜,只當他想通了,便給了好一通罵。

李恒脾氣極好,忍耐著聽她罵完,恭恭敬敬道,“媽媽,我不會令你不開心。”

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順從的,都不過是表面的敷衍。

“我先看看等會兒送的那些燈,選幾盞好的出來讓將軍看。”崔媽媽努力控制自己。

魏先生給她倒茶,“就這個?”

她點點頭,“按理說,這些都該是夫人的事。只她新來,又在病中,我才多事。”

“喝茶,喝茶。”魏先生哪兒有不知她的煩惱,勸說道,“小兩口的事,他們自己料理去。咱們都老皮老臉了,不好管小孩子床榻上的事情。”

“你也不過才三十二,好好拾掇一番,娶門親也不是難事。”

“哎喲。”魏先生立刻變了臉色,“可不敢,可不敢。這世上女人的事情,比行軍打仗麻煩得多,我不去吃那個苦頭。”

崔媽媽笑一下,不吭聲了。

須臾,正門打開,影壁那邊傳來鬧嚷嚷的聲音,是燈送了來。

龍口城中,許多戶制燈的名家,做的就是幾次節日的生意。此處的燈和別處不同,在照明的功能之外,還兼了裝飾和美觀。特別是掛到燈樓去的,必得挑好木頭,細細的劈成條,組裝成一個個主題的燈籠。其上人物、百獸、鮮花或者果子,均活靈活現。再點上火,昏黃的光芒照射,如同行走在暮色中的縮小世界。

對於燈的最高榮譽,便是龍口城守官,從數百盞中,點選出十盞來,叫做點彩。凡被點彩選中的掛燈人家,據說來年運道無匹,而制作的人更是會工價翻倍。

崔媽媽雖早聽說了龍口燈樓的名頭,但還是第一次見。因此,將工匠們擡進來一個個大箱子,取出裏面的各種構建開始組裝,成品堪比人高的時候,她還是被驚住了。

“你剛念那個啥?高什麽堂,引什麽水——”她問魏明。

魏明小聲,“是不是覺得奢靡太過了?”

“確實過了。”

魏明喝一口茶水,長籲氣道,“此間年年風調雨順,百年間從未遭遇過大旱大澇,豪強們又善經營,自然戶戶都積累了萬貫家資。咱們青州說起來算是中原大地,土地豐饒,但也架不住連年征戰。兩相比較,是不是覺得不如人了?”

閑話間,有守衛來報,“夫人來了,想見先生。”

崔媽媽擡頭看魏明一眼,他似乎很開心,輕輕拍了桌面一下,露出一副運籌帷幄的樣子。他這樣的表情,她見過好幾次。第一次是勸說十四歲的將軍離開萬州,投奔青州王;第二次是讓將軍拜青州王為義父;後面的無數次卻是每次戰前,苦心地排兵布陣。她道,“你在等夫人來?”

魏明點頭,“咱們夫人可是真聰明人,絕對不會在將軍那兒吃苦頭。”

崔媽媽呵一聲,信他鬼話。她和他想法不同,希望將軍能夠平平安安活到九十九。那些恩怨情仇,驚天的功業和富貴,只不過是浮雲而已。

“對了,將軍呢?”她問。

“早間收到志堅送來的一封信,他拿去校場那邊看了。”魏明起身,對守衛道,“我親去接夫人,走吧。”

顧皎和柳丫兒只在前院門口等了不到兩分鐘,魏先生便笑著出來了。

“夫人來得好巧——”他樂呵呵道,“外面剛送了燈來,你崔媽媽看著挑,正準備找人請夫人也來瞧瞧。”

“燈?”她很有興趣,“是要送去燈樓的嗎?”

“是。”魏先生引著她進院子。

“我還從未看過燈樓。”

“怎麽會?”

顧皎有點不好意思,“打小身體就不好,特別畏冷。父母親不願我過年的時候來回奔波,怕著涼生病。”

“顧兄實在疼愛夫人。也是巧了,我們也是將來第一年,到時候跟夫人一起賞燈,肯定別有一番滋味。”魏先生笑呵呵,提高聲音,“清平,夫人來了。”

崔媽媽站在回廊下的台階上,看著工匠們組裝燈籠。她側身,對顧皎行了一個禮,叫了一聲“夫人”。

顧皎看看魏先生,再看看崔媽媽,心中衡量一番。恐怕,昨晚上影響到李恒的,是崔媽媽。她道,“崔媽媽,這些是燈嗎?怎麽如此高大?”

魏先生解釋,“夫人年紀小,沒看過燈樓。”

“是咧。”崔媽媽點頭,“剛送來的,我也嚇一大跳,怎麽燈做得比房子還好看。你看這雕出來的仙桃,是不是很像?怪不得,匠人們要的工錢高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