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第2/2頁)

朝鮮的秋天很短,還沒感受到秋天的韻味,冬天就來了。好在今年的冬天有熱坑,不會這麽難熬。

這天,張依一下班回來,一進門就看到父子倆在溫馨的互動。

“爸爸!”

“哎!”

“爸爸!”

“哎,好兒子!”對於兒子的依戀,劉恪非很是舒坦。

八個月的小樹苗剛會有意識的喊爸爸,正是最新奇的時候。只要劉恪非在,他隔上一會就會喊上一聲爸爸。

“洪大娘呢?”張依一沒看到洪大娘,有些納悶。

“她孫子回家探親,我讓她早點回家了,明天也不讓她過來了。”劉恪非回應道,“對了依一,我把我的手表送給洪大娘的孫子了,一開始他不要,我說留作紀念,他就收下了!”

張依一咋舌,資本家少爺出身就是不一樣,一塊白金勞就這麽送出去了。

“手表再貴重,也沒有洪大娘對你和小樹的情意重。”劉恪非一手摟著兒子,一手摟著妻子,低笑道:“這些都是身外之物,哪有你和小樹重要。”

“嗯,等咱們回國前,我把我的小金佛送給英子,給英子當陪嫁。”

張依一也不是個小氣的人,她和劉恪非是一樣的看法,東西有價,情義無價。

由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祖國慰問團,在團長賀老總的帶領下,分別到各個前哨陣地慰問演出。

慰問團分成了多個慰問組,一組人到高炮團的時候,團裏就跟過節似的。沒想到,來高炮團慰問的這組人裏,竟然有老舍先生。

張依一非常激動,她居然看到了一代文豪老舍先生。要知道,老舍先生去世的時候,別說是她了,就連她的父母還沒出生呢!

慰問組的人見營地居然有孩子,覺得非常稀奇,了解了情況以後,組長讓隨行的宣傳人員采訪劉恪非和張依一。

劉恪非是個低調的人,不想說太多。

“我們家老劉不善言辭,我來說吧!”張依一心裏著急,決定自己上陣。

劉恪非扯了扯她的衣袖,被她不動聲色撥開了,“我們家老劉,是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他從小就有一顆悲天憫人的胸懷,十六歲在德國留學時就接觸了…….”

她侃侃而談,將劉恪非如何從一個資本家少爺,擯棄富足的生活投身革命,再到他做為地下黨潛伏到敵人內部經歷的驚心動魄,以及他平時如何克己奉公,說得娓娓動聽,感人肺腑。

那個女記者,感動得差點落淚,一邊記錄,一邊吸著鼻子。

劉恪非扶額,不忍直視張依一聲情並茂的演繹。

這些事有這麽誇張嗎?每個地下黨員不都是這麽過來的嗎?怎麽到了自己的妻子嘴裏,他簡直成了一個無所不能、普度眾生的大英雄。他忽然發現,自己的妻子竟有當編劇的天賦。

“張醫生,你一直都在說您丈夫,能說說您自己嗎?”女記者笑著問她。

高大偉正好過來,接過了女記者的話:“依一同志可是個傳奇,從一個大字不識的童養媳,成長為優秀的醫生。依一同志在上甘嶺戰役中,懷著孕還堅持搶救傷員。同志,我告訴你,在她的堅持下,不下於幾十個戰士保住了腿。”

女記者一聽,眼睛一亮,職業的敏銳性讓她覺得,這夫妻倆的事跡是個大新聞。

在記者的采訪下,張依一簡單的介紹了自己,沒有像介紹劉恪非那樣激情四射。即便是這樣,女記者還是留下了熱淚,她哽咽著說:“張醫生,你太不容易了,幸虧你掙脫了封建枷鎖,我們才多了一個優秀的外科醫生。你跟劉政委的事跡太感人了,相信全國人民,都會為你們的愛情而感動。”

張依一:“……”這有點出乎自己的意料了,怎麽還宣傳上他們的愛情了?

她只是想變相的為劉恪非證明,免得他在那場運動中被迫害。官方媒體承認的,劉恪非是打入敵人內部的地下黨,不是真的國民黨特務。

采訪結束,攝影記者先給他們一家三口拍了一張合影,又給他們夫妻倆拍了合影,最後還單獨給小樹苗拍了幾張照片。

慰問組一行人要離開了,趕往下一個營地。臨行前,女記者抱住小樹苗親了又親,還將口袋裏的糖,全部塞進小樹苗的口袋裏。

慰問組離開後,京劇慰問團在山坡上搭了戲台,連唱兩天戲慰問戰士們。附近的村民也都跑過來看戲,和志願軍戰士聯歡。

幾天後,從國內趕來探親的幹部家屬們,來到了高炮團營地,張依一見到了幾個熟悉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