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科舉日常(完)(第5/6頁)

爽!

很爽!

特別爽!

只可惜他是嫡長子,不好分府別住,不過也不要緊,如今祖父祖母都來了,只要祖父祖母要求他過去陪著就行。

反正他就是不陪著張大人。

京城中的男子還不是很在意三人是如何對娘子的,其余的夫人們卻很在意。

三人都是好友,又是一同長大,一個縣學出來的又一起科考,再一同榜上有名,接著又是一樣的疼寵娘子,家中無妾侍。

這看著就不像是巧合啊。

難道真的是他們縣裏的男人都比較體貼?

一時之間,與三人同鄉,來上京趕考的舉子們大受歡迎。

這也是題外話了。

總之,李寶君的懷孕生活是讓人羨慕的。

夫君這麽體貼,時常接送,還會在休假時陪著她一起遛彎逛街。

可能是因為心情好,身體就好,段青恩與李寶君的第一個孩子並沒有怎麽讓她的母親受罪,就平平安安的來到了這個世界上。

是個男孩,這很好,如今的世道對女子還沒有多放松,他們如果以後可以有個女兒的話,還是晚點來比較好。

段青恩給這個孩子取了個小名,因為是十二月份生的,所以叫十二。

十二兩歲大的時候,皇帝駕崩,太子繼位。

在送走這位無功無過的老皇帝後,朝中迎來了新的勢力洗牌。

段青恩作為新皇帝信任的老師,再次連升兩級。

這次,算是真的位極人臣了。

接下來的一年裏,是忙碌的一年。

先皇走後,新皇迎來的不光是要保證先皇之前的各種手段,還要開展新的措施。

段青恩作為他的老師自然是支持他的。

於是,一個個的利民政策在朝中大臣或許贊成,或許反對中出生。

新皇是有些執拗的。

只要是對百姓好的政策,就算是滿朝文武都反對,他也會堅持這麽做。

剛開始的一年,朝中一些人對他的舉措十分不理解,甚至還有人覺得新皇不是一個好皇帝。

但漸漸的,國庫越來越充盈,京城也沒了再來逃荒的百姓,這個國家越來越安定。

朝中再也沒了反對的聲音。

海禁開了之後,大批的商人出海,帶回了外面的種子,糧食,文化和歷史。

熱武器開始秘密進行研究,各種能夠代替人工的工具也在重賞之下被研發了出來。

原本朝中都以為,如今日子越來越好過,又有了各種工具,百姓們都不用再操心餓肚子的事,應該更加寬松才對。

可事實上,還是有幹不完的活等著他們。

這個國家正在飛速的運轉,光靠著男人們是不行的。

於是,女人也能上工政策揭開了一角。

原本已經對皇帝各種操作都能安然接受的朝中官員再次吵成了一鍋粥。

一如既往的,新皇帝還是不聽他們的。

他只要這個國家好就行,至於這個國家要好起來會不會侵犯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他才不管。

十二八歲時,新皇下了旨意,允許女子務工。

同時,女學也建立了起來。

這一年,李寶君再次懷孕,雖然沒有確實證據,但她和段青恩都覺得,肚子裏這應該是個女孩。

知道女孩不用再過上以前那種日子,她就顛顛的趕來了。

段青恩的小女兒出生那年,大街上女子還很少,但若是有女子出來做工或者擺攤被男人辱罵騷擾,則以搶劫罪入獄。

每天都有衙役在街上巡邏,漸漸的,女子上街好像也變成了很正常的一件事。

有一位夫人在女學招收先生時應聘,作為本朝第一位被承認的女先生,皇帝下了聖旨,表揚她是為國為民的好先生。

有了這麽一個吃到甜頭的,京城中原本還覺得去女學上學或者做老師是丟人事的世家貴族都改變了態度,紛紛讓自家女兒/夫人到女學去。

段青恩為自己的小女兒取名為星,寓意新的政策。

她四歲大時,街上女人走動已經不是什麽稀罕事了,若是有什麽痞子流|氓敢做什麽,衙役自然會教訓他們。

七歲時,她入學,入的是男女都有的學校,一群小豆丁各個有著嬰兒肥,抱著小書包乖乖跟在家長身後,再被送入學校。

來送孩子的有男也有女,都十分規矩的沒有進學校,畢竟學校規定,家長只能讓孩子自己走進去。

段青恩與李寶君不像是其他家長那樣擔心自己的孩子,畢竟這所學校李寶君是院長。

作為本朝第一個開辦了男女混班的女院長,她自然是備受爭議的。

但那又怎麽樣呢,她的相公支持她,她的孩子們支持她,皇帝也支持她。

段星兒畢業時,李寶君已然成了優秀女子中的代表人物。

別人說起她時不會說段大人的娘子,也不是段夫人,而是李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