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科舉日常(15)(第5/6頁)

只是這些戲文裏,一般能夠被狀元迎娶的都是大家小姐,兩人認識時也大多是書生貧困時,如李寶君這樣的,一般在戲文裏都是被拋棄,然後書生另娶公主,最後被發現然後哢嚓砍頭。

村裏人沒文化,自然有人把這些都當了真。

一邊說著村裏出了個狀元以後他們村就多好多好,走出去了人家也要看在段青恩的面子上對他們好,一邊又嘀咕段青恩現在都是狀元,都要當官了,還會不會娶李寶君。

段青恩長得又好,性子也好,人又有學問,還是狀元,這樣好的人,萬一皇上真的看中他,讓他娶公主呢。

沒人覺得在公主和李寶君之間段青恩會選李寶君,從小一起長大的怎麽了,李寶君雖然在村裏看著比其他女孩優秀太多,但比起公主還是差遠了。

何況她還是段家買回來的童養媳,從小養大,能沒吃苦沒受罪被養成這個水靈靈的樣子就算是對她仁至義盡了,就算是段青恩不娶她,給她找個好人家嫁了,村裏人也會覺得理解。

李寶君一路走來,雖然那些正在談論這些話的人會在見到她之後快速收聲,但她也零零碎碎的聽到了一些。

一個十七歲的女孩,就算是她平常再怎麽堅強,也還是會忍不住在自己在乎的人好事面前患得患失。

但她難過不起來。

心底一冒出酸澀,李寶君就想起了她和段青恩小時候一起看戲文的時候,年紀還很小的段青恩一本正經的反駁著這些不靠譜的戲文。

駙馬是不被允許參與政事的,於是金枝玉葉的公主嫁人人選一般都是高門大戶裏的嫡次子之類的。

選窮書生什麽的,完全不可能。

還有那個窮書生逆襲回來打臉姑娘家裏人的,段青恩更是十分不認可。

這姑娘跟那書生一沒有父母之命,二沒有媒妁之言就私定終身,這要是放在現實中,兩人都是要被送去官府的。

這個就不提了,段青恩自己也是不贊成這種兒女是父母手上財產想法的。

更重要的是,那家小姐是大家千金,從小尊貴的被父母捧在手心裏養大了,結果為了個男人,就不要父母了。

而那書生更是,一個窮書生,沒錢住客棧,人家好心好意的讓他借宿躲暴雨,結果他勾|引人家女兒,最後自己也不跟這姑娘爹娘說清楚,暴雨一走就十分瀟灑的撤退了,只讓姑娘一個人面對要給她選夫婿的父母。

說完了,當時年紀還很小的段青恩用著稚嫩聲音一本正經的表示,以後他和李寶君生了孩子,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該好好教養,可千萬不能長成戲文中這樣沒擔當的樣子。

這麽一回憶,李寶君心底的最後一絲難過也沒了。

相公說了,這些戲文都是假的。

寫戲文的人自己都沒考上狀元,卻在那臆測狀元的感情生活,要知道,如果在貧賤時訂的婚,卻又在富貴時毀約的話,不管被毀約的男方還是女方,都可以直接去官府告狀的。

到時候,如果查清了是實情,有功名的被剝奪功名,沒功名的被打板子流放,反正絕對不會輕松。

這些還是段青恩告訴李寶君的,他還開玩笑說要是以後自己真的負了李寶君,就讓她去告狀。

此時此刻,在段青恩考上狀元後想起來,李寶君的心情已經不像是當初那樣篤定了。

她相信段青恩,可同時又自卑自己。

她只是一個孤女,被段家養大,又因為段家才能過的這麽輕松,才能看書學字,不誇張的說,她這條性命完全就是因為段家才保下來的。

不想著報答就算了,怎麽可以恩將仇報。

李寶君走在田埂上,面上依舊平靜,心底卻想著。

如果真的有那一天……

她一定安安靜靜的不哭不鬧,就假裝沒有童養媳這一回事。

那天縣令來報喜之後,段家繼續了平靜又快樂的生活。

與往常稍微還是有點煩躁相比,在知道了段青恩考上狀元後,他們就徹底安定了下來。

只有李寶君,無數個夜晚,她都要在睡前想一下自己的未來。

有忐忑,也有甜蜜,更有無論發生什麽事都能接受的平靜。

此時此刻的馬車內,三人之前一起玩了會葉子牌,因此在一輛車上,還好馬車足夠大,倒也不擠人。

張道遠被馬車晃著晃著就困了,索性趴在桌子上睡覺。

段青恩就跟馬儒宵一起小聲的聊天。

他十分篤定:“我家君君現在肯定在想著要是我回去了不要她了怎麽辦,或者是,要是我不要她了,她肯定不吵不鬧安靜接受現實什麽的。”

馬儒宵不太理解:“君子之言,一諾千金,她怎麽會這麽想。”

“你不明白,她到底是寄人籬下,會這樣多思是正常的,等到我們成婚之後就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