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萬壽夜遊(第2/3頁)

“那是拐子!別叫他跑嘍!”後頭三個五城兵馬司的兵卒趕上來,最末一個邊跑的氣喘籲籲,邊喊道。

一聽是拐子,周圍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富戶仕宦,頭一個反應就是看自家的兒女,個個都深恨這些鬧得人家骨肉分離的惡人。那婦人想跑,早就被青壯男子給摁住了,懷裏的小童也被臨近的老婆婆抱進自己懷裏。

為首的兵卒手裏拿著一柄雪亮的雁翎刀,刀鞘就是他扔的。雖面龐看上去也不多大,可卻生的比周圍青壯還高些,況且都見他寒肅著臉,手上的刀刃明晃晃的怕人,誰都不敢跟他搭話。

倒是墜在後頭叫喊的那人,有人乍著膽子沖他作揖:“這位官爺……”

最末那人用袖子抹了一把汗,罵道:“老聖人的萬壽節你們也敢作亂,真是嫌脖子上腦袋沉了!”他又沖著人群拱了拱手,安撫道:“咱們的人都撒出去了,各坊各街都有人巡看著。這孩子一會也有大夫給看,明日張榜告示尋其家人。大家夥都不用憂心,各自樂呵著罷。”

眾人都轟然叫好。

打頭之人已把刀鞘拾起來,套在刀上,見一個姑娘的頭上的發髻被自己扔出的刀鞘給帶散了,也不做聲,只朝著那頭作揖示意賠禮。

程舅舅沒想著那拐子就在自家身後,後怕不已,這會兒擋在前頭,見那兵丁作揖,忙拱拱手。

這些兵丁煞是老練:一個上去幾拳把那男人砸醒,用刀背朝著腿上狠給了幾下,這才把五花大綁的男人提溜起來;那婦人沒挨打,但也被綁個結實;年紀最大最不醒眼的兵丁則從臨人懷裏把那孩童抱起來,看他老到樣子就知這位是在家裏抱慣了兒孫的。人群就哄哄笑起來,趕忙給這三人讓道,當頭的冷面人開路,說話的那個牽著兩道繩子,最後頭的抱著孩子,沒一刻就不見了蹤跡。

這幾個人走到後街的臨設的衙點兒,把犯人和孩童交過去,自有人料理後頭的事。這三人又忙趕回前頭來巡察。

那個愛說話,叫鄧繼的就說:“跑了半晚上,咱們兄弟可算是立功了!”這和平時還不一樣,在萬壽節上抓著犯人就是功勞。

鄧繼看看身旁倆一個比一個悶的兄弟,只得自己又道:“虧得冬子眼神好,要不就在咱眼皮子底下溜了。”那個冷臉叫湛冬的看他一眼,又向人群裏四處查察。

鄧繼忽的嘿嘿笑起來,“冬子出手可真利落,差點碰著人家姑娘……還別說,那姑娘小些兒,長得還挺好,若不是她家人看的緊,恐怕那倆拐子可不會放過去。要是知道是哪家的就好了,我勤奉承幾年,興許人家就把女兒嫁我了……”

年紀最大的徐海甕聲甕氣的吐出來倆字:“做夢!”任鄧繼氣的瞪眼,也再不開口。

湛冬沒理會,小姑娘的臉龐在他腦子裏一閃而過,可讓他著意的是擋在前頭的男人。雖說行動、聲音、身形、打扮都很尋常,可湛冬還是看出來這是個凈過身的,只是恐怕沒進去宮門……湛冬小時候養在他太爺身邊,知道在宮廷王府待過的內官,鎮日都得彎腰弓背,就算出來了,那背也駝了。不過人家也沒作奸犯科的,湛冬想了一想就丟腦後去了。

這頭,好容易才上來酒樓,朱嬤嬤一邊給閨女重新梳頭,一邊心疼,“那刀鞘殼子帶掉了一綹頭發,這還能不疼?”

朱嬤嬤、程舅舅再不許下樓去,幸而這家酒樓有三層,在樓上看完戌初的煙花盛會,程舅舅親自送這娘倆兒回去榮府。

——

一眨眼,就到了秋盡冬初的時節,一天天的眼見著天氣冷將上來。各家各戶都在置辦冬事。

這日,朱繡同鴛鴦、琥珀趁著好日頭,各自把鋪蓋被褥都搬出來曬,也不讓底下粗使的幫忙,三人說說笑笑,各人翻曬各人的。

一時,九秋進來,看這院子裏擠擠挨挨的都是棉胎褥衣,笑道:“可是湊一塊了,一會收的時候怎麽分的清?”

又向朱繡道:“朱繡姐姐,姑娘說若你有空,請你過去一趟。”

鴛鴦、琥珀忙推朱繡,叫她自去,“我們幾下就弄完了,一會子還去老太太跟前服侍,幫你回一句就完了,快別磨蹭,立去罷。”

正說著,又有小丫頭跑來叫:“二奶奶在老太太跟前問‘鴛鴦小蹄子呢,使喚我替她當差’,引得老太太直發笑。二奶奶又正說別的笑話呢,鴛鴦姐姐快來看。”鳳姐和鴛鴦兩個常互相搭台子拆台子引賈母喜歡,聽了這話,忙忙的整衣上前頭去。

正和朱繡一前一後,後院裏只剩下琥珀一個,琥珀叫過兩個大力嬤嬤,三兩下就攤曬好了,“沒她兩個磨嘰,我早弄好了。”

到眉壽苑,黛玉道:“中秋節送去桂花酒,安叔說父親極受用,每日都斟一鐘來喝。繡姐姐,咱們再釀幾壇可好?”這安叔說的是林家大管家林安,中秋黛玉給林如海送酒,是林安親自回南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