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進京(第4/6頁)

——

榮國府跟個漏子似的,沒幾日,就都知道老太太憐惜外孫女無人依傍教導,要接來府中撫養的事。

賈母還發作了一回,王熙鳳很是懲治了幾個碎嘴的婆子。到臘月初十,賴大打發回來報信請安的人才到,說林姑老爺那裏才松了口,口信到的時候應已接了林姑娘在船上了,請老太太不必牽掛。又說還有位甄應嘉老爺的清客叫賈雨村的,將同路而往,來拜見二老爺。賈母這才歡喜起來,兩日便要念叨一回外孫女。

來人的時候,朱繡正在小茶房,這些話聽得真真的。那賈雨村,是個最沒良心沒底線的人,怎麽又黏上來了?這回因多了自己,多了姆媽留在林家教養林黛玉,林如海便沒弄出為女兒延請西席的事來,也就沒招惹上這賈雨村。不知他怎麽鉆營的,竟然靠上了甄家。想來這回拜會賈政,也是為求官而來。

朱繡不管外頭的事,只是覺得有些頭疼,明明變了那麽多了,可有些事情,還會莫名其妙的發生。這是‘劇情’的力量,還是那什麽‘太虛幻境’的關系?

可不管是什麽,自己已在局中,自然只能奮力一搏!朱繡摸摸胸口的翠華囊,心中一定,她自己,不就是這孽海情天最大的變數麽,若那警幻仙子並僧道二人,真那麽神通廣大,她早就該被發現被清除了。

可見,這塵世中的事,那些仙子甚的也無力幹涉更多。縱觀原書,那僧道二人就如同現代的傳銷販子一般,只用口舌來搬弄,唯一弄出來的‘靈物’風月寶鑒,還怕火燒——若非時人多信佛、信道,這二人身份給他們披上了一層畫皮,僧人道人的話,人們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想法下意識就信上兩分,恐怕這二人也翻不出這麽多水花來。

想明白這些,朱繡只覺得身上一輕,似乎原來背負著什麽枷鎖,都松了二分。

這又過了好幾天,林家的船都得走了小半程了,可整個府裏竟無一個主子關心這表姑娘接來了,住哪兒的問題。

朱繡可不相信,有了姆媽在身邊,還會出現林黛玉只帶著一個奶娘一個丫頭進榮國府的情形,這奶娘、嬤嬤、丫鬟一大堆,還有箱籠行禮,賈母再說些讓住在碧紗櫥的話可就打臉了。

況且這碧紗櫥現在是賈母帶著賈寶玉住著,暖閣裏還住著個史湘雲呐。蓋因薛家進京,忠靖侯史鼎的夫人去世時,史湘雲僅被送回史家住了一程,就又被賈母給接回來了,仍舊安置在西邊暖閣裏。如今史鼎又敘娶一房,繼室太太待史湘雲更是面子情,她在榮國府就長住起來。

“姐姐,你好歹幫我探探二奶奶的口風,等林姑娘進了神京,再收拾可不就晚了嗎?”這日,朱繡碰見平兒,忙拉她說。

平兒好笑:“你這心操的,要我說什麽好呢。你能想到的,難道我們奶奶就想不到?原不過是老太太和太太都沒發下話來,奶奶怎麽好自作主張呢。”

若想得到,為何連點動靜都沒有呢。其實依著王熙鳳的性情,知道林家姑娘是這一時賈母掛在嘴上的心頭肉,她悄悄命人收拾出屋子,做兩手準備,倒還能理解。可偏偏真的就沒跡象。

朱繡也笑:“這不是怕二奶奶事務繁冗,一時忘了倒不好。老太太日日都派人去碼頭上,可見對這位表姑娘格外上心些。再者你知道我母親也要來,可不就是掰著手指頭日日計算麽。”宮裏出來的教引嬤嬤跟著,這排場如何,很該細想想。

——

平兒回去,想了想,晚間人散時,便問鳳姐說:“林姑娘的章程,奶奶怎麽想的?”

鳳姐也正犯愁呢,她想討老太太的歡心,光能幹活不行,還得把準了脈!老太太日日都要念叨一下外孫女,可見是疼的,只是老太太沒發話,許是想安排外孫女在上院住,也未可知。若是這樣,她這裏收拾出來,一個安排不好,反倒出力不討好。

“依我說,奶奶悄悄收拾出來,等林姑娘來了,看老太太意思也就完了。若是老太太要親躬,奶奶只不說便是,若是老太太說要另行安排,奶奶想在前頭,也能交差。這有什麽難為的呢?”

一席話,說的鳳姐兒倒笑了,“小蹄子,你還精乖上了,你說的,我還能不知道?理是這個理兒,只裏頭有些事你是不知道。”

平兒就道:“何苦來?奶奶這裏操上一百份的心,誰體諒你一分辛苦呢。我只看你累得慌。”

鳳姐道:“好端端的說這話,引我難受不是。”說著,聲音就低下去,悄悄說道:“我也是才知道,這去了的林姑媽在娘家時,與太太有些嫌隙,當日林姑媽是小姑子嬌客,太太再怎麽也得忍讓三分。你是沒見,太太提起這位姑媽和林表妹時,那模樣都能淡出水來。我這一動作,老太太如何還不得知,太太這裏就先不自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