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5/6頁)

王文廣興奮的點了點頭。

從這以後,趙珍珍隔一周就來農場探視一次。

到了九月中旬,一年一度的秋收開始了,秋收和麥收還不一樣,因為麥收通常在六月,是特別容易變天的季節,所以幹活兒要爭分奪秒。秋收就不一樣了,戰線拉得很長,收了地瓜收玉米,再收花生和豆子。

收完以後也不是萬事大吉了,地需要重新修整,為播種冬季小麥做準備。

具體到他們農場的試驗田,更加麻煩一些,需要再撒一層改良劑,然後將地深翻,最後用井水灌溉。

雖然這算是額外增加的工作量,但因為剛剛的大豐收,大家的情緒都很高,尤其是梁校長,他一邊手裏握著鐵鍬在在一下一下的翻地,一邊笑著跟王文廣說道,“這要是有拖拉機就好了,連接上犁頭,很快就能把地翻完了!”

王文廣笑笑,說道,“翻地用拖拉機,割麥子用收割機,咱們就在邊上看著就行了?天還沒黑,你又做夢了?”

梁校長哼了一聲,不再理他了。

秋收過後,因為各地欠收,各地的糧食供應更加緊張了。

市政府為了安撫群眾的情緒,避免出現更大的亂子,要求各地糧店必須每天營業,糧店能進到的貨不多,每天都要扣著數量往外賣,因此往往一開門沒多久就賣完了。很多人搶不上,沒辦法只能早早來排隊,甚至有人半夜就去占位置。

惠陽因為城鎮人口比較少,比平城的情況要好一些,但趙珍珍也明顯感覺到了糧食供應的緊張,她兩次早上八點去買都沒買到,後來早上五點去排隊,堪堪算是買到了。雖然是買到了,但有數量限制,每次不得超過十斤。

她和孩子一家五口,再加上郭大姐經常回來蹭飯,一個月的糧食消耗至少在一百五十斤左右,也就是說,隔兩天就得排隊買糧,比之前麻煩多了。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大多數糧店都在為進不到更多的糧食而發愁,有一個人,卻在為糧食太多而發愁,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李場長。

本來他對王文廣他們搞的項目持一個觀望的態度,沒想到這些知識分子還真是很有一套!竟然真的做成功了,現在農場裏的糧倉裏裝滿了糧食,有小麥,有玉米,有大豆,有花生,有地瓜,總之應有盡有!

他要是把這些情況匯報給上級,估計上頭立即會有文件提出通報表揚,但除此之外呢?

農場的這些勞改犯可能不知道外面的事兒,他可是知道,現在到處缺糧,各地的糧倉估計都急需糧食!他手裏的十幾萬糧食不算多,但也著實不少了,要是被人盯上了,上頭提出來全部上繳,那他能怎麽辦?

不能不交,但如果真的上繳了,肯定他還能得到別的好處,比如調一調職位。

雖然現在的農場也不錯,但如果有機會,能往上走一走更好。

李場長反復考慮了好幾天,最終還是決定先報給陳市長這邊,畢竟王文廣這個項目的資金是平城市政府出的,雖然現在來看,幾千塊錢根本不多。

他不知道的是,這件事兒已經有人匯報上去了。

趙珍珍作為張處長的直接下屬,隔上一段時間就要寫一份工作總結上報,但不可能為了一份報告專門去平城,大都是通過郵局寄回去了,最近一次的報告中,她就提了一句農場的事情。

張處長立即跟陳市長匯報了這件事。

因此,過了十幾天後,李場長終於走進市政府當面匯報此事,陳市長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驚喜。

“陳市長,這就是農場今年的情況,這些勞動改造的人如今不但政治上追求進步,在抓生產,廣積糧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陳市長盯著他看了兩眼,忽然問道,“你是不是在農場呆夠了?”

事實上的確如此。

雖然一開始李場長很沉迷於做農場的老大,他說啥就是啥,這種感覺很爽很帶勁,但時間一長,也覺得很沒意思,在勞改犯面前有別的,連晚上吃頓好飯都要偷偷摸摸,太不人性化了!”

但李場長瞟了一眼陳市長板著的一張臉,不敢承認,而是笑呵呵的說道,“沒有的事兒,在農場工作挺好的!”

陳市長還是板著臉說道,“那就好,本來張處長手下缺一個副手,我還在考慮合適的人選!”

李場長一聽立即說道,“陳市長,如果您覺得我還行的話,我去工作組怎麽樣?”

他眼饞表弟的工作組,可不是一天兩天了!

陳市長淡然一笑,說道,“在此之前,你回一趟農場,將這個項目組的所有人員都帶回來,會有人給你交接,然後你就可以等著工作調動通知了!”

李場長大喜過望,一分鐘也不肯耽誤,當天坐車又返回了農場,此時天已經擦黑了,他午飯就是上車前買了兩個包子,早已經饑腸轆轆了,但他顧不上吃飯,而是立即讓人把王文廣和梁校長叫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