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5/5頁)

趙珍珍因為具體負責的是復審,稿件看得還不多,她搖了搖頭,說道,“我覺得這兩篇稿子都不符合要求!”

此話一說,在場的人都愣住了。

趙珍珍笑了笑,說道,“咱們的征稿主題是什麽,是勤儉節約!這是一種生活方式,剛才那兩篇的主題雖然也有勤儉節約的部分,但其實主要寫的還是助人為樂!勤儉節約和助人為樂是截然不同的!”

李穗花最先反應過來,說道,“哎呦還真是啊!”

馬愛紅眉頭緊皺,雖然她心裏不要高興,但仔細一琢磨也覺得趙珍珍的話有道理,就說道,“要是分的那麽清,那至少有一半稿子是不能用的!”

聽說稿子不能用,李穗花反而很高興,說道,“這樣也好啊,這樣咱們篩選稿子就容易多了!”

很快半個月的時間到了,趙珍珍馬愛紅等四人用了兩天的時間甄選出十五篇稿子,趙珍珍和小沈又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復審,最終選出十個勤儉節約的典型,他們身份各不相同,有學生,有退休的老教師,也有在校的職工,因為校外的稿件很少,稿件水平也不太行,沒能選出校外的榜樣。

除了征稿,校刊的其他內容也快馬加鞭籌備好了,時事方面精選了上海和北京兩家報紙的四篇文章,不但如此,李穗花還請了兩名歷史系的教授寫了點評,趙珍珍一看就覺得很不妥當,雖然教授們用詞已經很溫和了,但評論時事歷來有風險,說得再普通再具有大眾化,都有可能會淪為別人的靶子。

但教授們的點評已經寫好了,她要是出言反對就有點不給李穗花面子了。

所有的稿件全部排好版,印出草樣之後,趙珍珍先要拿去給分管的副校長,也就是王文廣復核一下內容。

對於樹立勤儉節約典型的欄目,還有一些文學類的稿子,王文廣是沒有意見的,但看到時事評論卻皺了皺眉頭,說道,“這幾段最好都刪掉!你要不方便說,你讓李穗花親自來一趟!”

李主席一聽趙珍珍說到有可能淪為別人的靶子,立馬一句話也沒爭辯,點了點頭說道,“王校長說的對,咱們工會辦刊物,首先是為學校服務的,千萬不能給學校帶來任何的負面影響!馬上就刪掉,以後關於時事評論也不要有,咱們只轉載報紙上現成的文章,至於看得人如何想,如何評論,就不是咱們能左右的事情了!”

趙珍珍點了點頭正要說話,一旁的馬愛紅冷不的說道,“李主席,這麽做穩妥是穩妥了,但咱們辦校刊,不就是要闡明正確的立場嗎?總不能連自己的看法都不敢登出來吧?”

馬愛紅這個人,能力是有一點,但以前工會沒什麽事務,有事兒也分不到她的頭上,這次辦刊物她也負責審稿,幹工作是認真的不得了,但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回回都跟李穗花意見不一樣,也真有點頭疼。

李穗花也是第一次辦校刊,心裏也忐忑的很,一時之間竟沒想到應對之詞。

趙珍珍沖馬愛紅笑笑,說道,“大家都知道,現在北京上海的報紙這麽熱鬧,但上頭還沒有具體的章程,估計很快會有了,這個時候咱們怎麽站隊?萬一錯了被人抓了小辮子,整個學校都會受連累的!再說了,闡述自己的立場的方式有很多啊,咱們這一期的征稿主題是勤儉節約,這本身就是一種態度啊!”

馬愛紅這人其實就是之前備受冷落,現在一下子有事兒幹了,而且自覺角色還很重要,所以心理上有點膨脹,她又是副主席,所以不由自主的處處刷存在感。

趙珍珍的話讓她沒法反駁,只好哼了兩聲低頭繼續工作。

學校工會的經費本來就不算多,李穗花又主動申請砍去了一半,因此第一期校刊印刷的數目很少,一共只印了一百本,送給學校的主要領導一人一本,各系的系主任一人一本,送到圖書館十來本,最後剩下的七八本留在了工會。

也就是說,其實一般的學生很難在第一時間看到這份新鮮出爐的刊物。

但即便如此,引起的反應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