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白姨娘死了(第2/5頁)

顧老太太也並不打算這到了最後,再去刻薄一把。

靖國公和溫氏已經商議好了,趙成便將來時得的話說與了顧老太太。

“國公和太太的意思,天氣炎熱,只停靈三日便是。請人做個道場,便請姨娘入土為安。”

顧老太太頷首,趙成又趕緊出去安排買棺材紙人等物。

到了黃昏時候,白姨娘的靈柩回府。

顧老太太已經提前讓人將白姨娘生前所住的清蘭園打掃了出來,留作停靈之用。

三日後,這位曾經在國公府中風光一時的貴妾,便徹底地長埋地下了。

陳媽媽在白姨娘死後,生無可戀,一頭碰死了。

靖國公將她也埋在了白姨娘的墳側,叫主仆二人葬在了一處。

喪事過後,靖國公一連消沉了許久,就連衙門裏都告假了十天。

他這副模樣,連三太太都覺察出了不對勁兒。私下裏悄悄地問溫氏,“大哥這是長情?”

溫氏搖頭,低聲與三太太說了緣故。三太太點頭,“原來是這樣。”

笑了兩聲,對溫氏說道,“我說句話你別惱,大哥糊塗了半輩子,這件事上做得明白。”

溫氏沒好氣地打了她一下。

其實靖國公這個人,除了有些優柔寡斷外,並沒有太大的缺點。

他與白姨娘自小在一處長大,青梅竹馬的,不管後邊有多少的怨,白姨娘人走了,靖國公想起的便會是她的好處。

這就容易心生愧疚。

更何況,白姨娘一口氣沒上來,多少也與靖國公有些幹系——據靖國公前兩天夜裏實在睡不下,與自己說的,白姨娘喝了藥後,精神好了起來,說了許多從前情深義重的話,就想叫阿琇認了她這個親娘,結果被靖國公一口拒絕了。

氣惱憤恨之下,白姨娘一口心頭血吐出,就此香消玉殞了。

靖國公回想起來,雖不後悔,卻愧疚更多。

只認為,是自己害了白姨娘這一輩子。如果當年自己沒有與她生情,而是叫她安安分分嫁人做正頭娘子去,又豈會叫她不過四十來歲的年紀就含恨而亡呢?

這種事情,誰也勸不了,只能叫他自己想通了去了。

三太太提醒溫氏,“如今這樣就很好,母親年紀大了有些心軟,卻還是向著你的。你可不要胡亂好心。”

她指了指溫氏床上擺著的幾匹料子,月白淺青,都是清淡的顏色。很明顯,這是為阿琇準備的。

本朝喪報沿襲了前朝的定制,庶母死後,除親生子女外,余下各子女無需守孝。

阿琇是記名在溫氏名下,生母是白姨娘這件事情,不但府裏,就是親朋好友之中多數人都是知道的。但從禮法上來講,既然是記名在了溫氏名下,那阿琇就是國公府嫡女,白姨娘就只是阿琇庶母,除此之外沒有半文錢幹系。所以這阿琇,自然也並不需要穿白戴孝的。

不過溫氏還是讓人為阿琇趕制了兩身兒顏色淺淡的夏衣。忙過了白姨娘喪事,又尋了府中收著的淺色宮紗宮綢出來,準備給阿琇多縫制幾套。

“並不是叫九丫頭守孝。只是……多少在意些,也算是盡了一份心吧。”溫氏嘆道,“到底,還有阿珠在。”

靖國公已經叫人往北境去給阿珠送信了,至於阿珠能不能夠回來,如今還不清楚。

溫氏也並不想他日阿珠回京,看到白姨娘孝期之內,阿琇依舊穿金戴銀的模樣。

“況且,我也不瞞你說,從阿琇抱到我跟前來,我就知道,她這身世其實也瞞不住。早晚,她都會知道生母是誰的。”就算國公府的人不說,難道府外就沒有流言蜚語了?所以溫氏懟此事,看得也很明白。

“總不能到了那時候,我叫人指著阿琇的鼻子說,連生母的孝都不肯守吧?”

三太太搖頭,“叫我說,你就是想的多了些。”

想著溫氏大約也不願再說這個話題,三太太只好說道,“好在,沒有影響了七丫頭和八丫頭的婚事。”

七姑娘大婚的日子就定在了秋天,滿打滿算的,也就只有三四個月的功夫了。

溫氏點了點頭,“幸而東西都是預備好了的,不然,這眼下的事情這麽多,哪裏還有心思去細致預備呢。”

三太太也是感慨。她兩個女兒也是秋天裏的喜事,最近府中事多,如果不是從幾年前就開始準備著,事到臨頭還真就得倉促了。

“等來年春天,再把八丫頭的事情辦完了,也就能消停些了。”三太太伸手從跟前的花瓶兒裏拔了朵花兒出來,放在手心裏頭揉搓著。想起了什麽,低聲問溫氏,“阿珠那邊,是不是還沒有消息?”

“什麽消息?”溫氏楞了一下,隨後便反應過來了。搖了搖頭,“沒有,她這才大婚多久?”

算下來,開了春後阿珠才與林沉成親,這也不過四個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