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明星升降級計劃

在內地能運作上市那真得靠一定的運氣,早了不行,第一個吃螃蟹的要求太高,人脈關系弱了根本別想。

遲了也不行,等傳媒公司都幾十家上市了,題材稀缺性也就沒有了,溢價的空間就少了。

不過現在想這些還太早,還是想想趙少東準備投入進來的這筆錢怎麽花出去吧,現在柳若依開始為錢多而有的發愁起來。

這是投行職場習慣,錢空在哪裏不投出去,柳若依心裏就會覺得難受,賺不到錢,怎麽顯示她拿的股份物有所值?

只是就算簽下來劉坤和韓虹倆個歌手,一年在他們身上花一千萬頂天了去,這還得看銷售市場情況,主要在宣傳方面投入彈性。

只不過如果投入了這麽多宣傳資源能夠銷售良好,回款很快,現金流上就進入正軌,實際上根本花不了一千萬那麽多,就會賺回來下一輪投入的利潤了。

就像柳若依一樣,滾石前期投入一千萬左右把柳若依人氣推上去,將唱片銷售拉起來後現金流滾滾而來,現在都已經完全回本了!

現在完全可以靠利潤收入驅動後續推廣活動。

2001年的一個億人民幣和一個億港幣還是很值錢的,能幹不少事。

如果柳若依真要將這倆筆錢有效利用起來,一年賺的錢不會比滾石在她身上賺的少。可惜這錢不能像投行那樣做投資,否則柳若依可以讓這錢更快地翻幾番,而且還不用那麽費勁!

投行才是柳若依最強項啊!不過現在還是省省吧,先認認真真在娛樂圈打開局面,等公司做起來,未必就不能幾十倍上百倍的翻番上去!

柳若依記得那個兄弟傳媒公司,巔峰時期市值可也是幾百億接近千億的市值呢!這生意,可也不是小生意了。

Cathy買回來隨身聽,柳若依將劉坤的小樣和韓虹送過來的小樣都聽過後,果然有種撿到寶的感覺。

劉坤的成名作《無所謂》在小樣中,盡管這個小樣做得相當簡陋,聽起來完全沒有後世聽的正式版本那種感覺,但是旋律錯不了。

或許是現在的坤哥囊中羞澀,壓根兒就是自己組草台班子錄制的吧,也就比柳若依當初寄給李敬堯的小樣好一點。

但是無所謂,有這首歌基本保障了專輯不會坑死就好。

韓虹的小樣中,除了她去年寫出來並演唱過的《天亮了》,柳若依還聽到自己後世喜歡的《那片海》!

這首在韓虹作品中最少能排進去前三的歌,現在柳若依撿到了!

有了這首歌,柳若依現在要做的,就是順水推舟將這張專輯的制作和推廣工作做好了,後面的一切都不用太操心。

絕對虧不了。

現在比較頭疼的是簽約了。

需要給出什麽樣的條件,才能讓藝人和公司都雙贏,避免以後起糾紛呢?

像自己合約那種肯定是不行的,整個行業估計新人約簽成自己那樣是獨一份,以前少有,以後也不太會出現了。

聽完小樣後,柳若依哪兒都不去,就呆在賓館中,從Cathy那裏找到的各大公司合約樣本中,逐漸開始形成自己的思路。

要讓藝人同公司雙贏,核心要點是考慮到公司同藝人分享藝人成長帶來的利益,同時也要平衡培養藝人的投入風險。

作為風險系數極高的娛樂產品主要承載體,培養出一個頂尖明星的背後,是無數出不了頭的藝人墊腳石,如果按照正常的投資模式肯定血虧。

一個公司從100名新藝人培養中,如果能出一倆個一線明星,三五個二線明星和10多個三線明星,那就足以笑歡了。

一個新藝人就算是保持最基本訓練和吃喝拉撒,一年在至少也要燒公司幾十萬吧,這還是2000年左右的行情。

所以培養出名能賺大錢的明星藝人,如果不分擔掉一部分這個培養費用,很快娛樂公司就會陷入沒有資源培養新人源源不斷補充進來的風險,當家明星再走掉,基本就垮了一半。

畢竟不是每一個明星,都能像柳若依這樣,在作品方面有著天才一般創作能力,寫一首歌就紅一首歌,發行一張專輯就大火的特例。

當然,如果真有像柳若依這樣的新人,也應該有比較特殊的待遇來留住他的人和心。

考慮到這種種情形,柳若依寫下了極光文化“星計劃”文案。

整個計劃覆蓋從新人開始,到天王天後都適應的合約體系,大致分成新人約、巨星約和天王天後約三大類。

其中新人約分為三個小档,劃分成三種不同的情況,給與不一樣的待遇。

第一档,潛力新人保底5000元月,一般簽給有潛力的練習生,需要培訓才能出道的年輕人,這就是給出的基本保障;

第二档,實力新人保底15000元月,一般簽給有一定特長和潛力,初步具備出道能力的藝人,只不過還沒有什麽知名度,連三線四線明星都還夠不上的那種十八線藝人,分成同公司是三七開,藝人拿三成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