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知青返城生活(08)(第3/4頁)

屯子裏的人就不明白,怎麽不蓋樓房,蓋個老式的四合院,雖然裏面不一樣,但外殼是四合院,他們都認識啊,有點想不明白。

屯子裏的人如今沒事,就來老楊家參觀,過過眼癮。

楊父,楊母這一年可是很忙,三個兒子加上老閨女蓋房子,他們雖然可以萬事不管。但他們閑不住,每天都在每座房子工地轉悠。

都是小女婿請來的專業人士,建築隊也是他請來的專業人士,他也認識是以前幫小女婿家裏改造房子的劉師傅他們。以前是專門做古建築的。

他們千裏迢迢的來到青山屯,就是做飯的人都是女婿請好跟過去的。

他只需要給他們安排好住的地方就行,從四月到前段時間才離開,部分裝修的材料也是女婿讓人運過來的。

好在大閨女家的房子不需要他們夫妻倆管,要不得操心死他們。

今天,老天爺露出久違的陽光,外面的積雪依然很深,但是各家各戶門前都打掃出來。

屯子裏,還有一條走路的道,也打掃出來。

吃過早飯,楊父坐在暖乎乎的炕上,炕桌上放著收音機,正在聽新聞,特別是有關於省城與帝都的新聞,才是他關注的。

自家的孩子全部集中在省城與帝都,他平時就關注他們所在城市發生的大事。

屯子裏已經通電,是周圍通電最早的屯子。

楊父覺得現在的生活就像是做夢一樣,幾年前的他,想都不敢想。

剛好聽完早上的新聞,就聽到腳步聲,還有大嗓門,“老楊,在家不?”

“在,進來吧。”

喝上一口好茶,楊父望著窗外,透過幹凈透明的玻璃,看著走進院子的幾人,很快又關上。

都是關系很好的幾位,今天來的人中間還有大閨女的公爹老周。

站在廊檐下習慣性的跺跺腳,大家才進來,地面上鋪著光滑白凈的地磚,每次進來都要在廊檐下跺跺腳,還得換上特意做的棉拖鞋。

楊家現在真是不得了,講究的不行。

不過他們也理解,比他們家的墻面還幹凈光滑的地面,換成是他們家,也得這樣講究。

“老楊,一天天的待在家幹啥,也不出去溜達溜達。”說話的人是老謝。

“出去溜啥溜,冷死人哪有家裏舒服。”語氣中透著滿滿的嘚瑟。

幾人坐在炕上,說起新房子建好以後擺酒的問題,老周是最關心的,自家二兒子家的新屋酒也得擺,還不能與楊家三兄弟撞上同一天。

時間上得商量商量,還有擺酒的菜色,也得一起商量商量。四家都要差不離才行。

至於鳳蘭妮子家,暫時是不擺酒的,人家家裏的菜色,其余幾個家裏也比不了。

誰也沒有想到,知青當中最沉默寡言的沈小子,如今成了大老板,不但他自己富了,還帶動妻子娘家的哥姐一起富起來。

是個有良心的,就沖這點,屯子裏的每個人都豎大拇指表揚,當初大家還說老楊家的小閨女眼神不咋滴,找個弱雞仔,結婚幾年一直靠著娘家幫襯。

不少人笑話老楊一家人,就是他都被很多人問,現在想想幸好他當初看在兒媳和老楊的面子上,沒有說什麽,要不以後都不好面對沈小子。

“你就嘚瑟吧,咱屯子裏就你們夫妻倆最享福,孩子們孝順,個個都能幹。”

“那是,都是我從小教育他們教育的好,孩子就要從小就教育,言傳身教也很厲害的。我家清和現在教育媛媛與小遠都是跟我學的,對我們很好,說是讓孩子們也學著孝順老人,一代代的傳下去。

讓孩子們從小就看著父母怎麽孝順上一輩的老人。做比光說更有說服力……”一個人巴拉巴拉的說了很多關於教育的理念,聽的幾人相互翻白眼。真當自己是教育孩子的專家不成,真能瞎掰。

不過,老周有感慨,做大人的孝順自己的父母,也許孩子們不一定也孝順,但是言傳身教還是很有用的,他的孫子中最聽話最孝順的就是二兒子家裏的孩子。

對於這點他是感同身受。

插科打諢一會兒,很快的都問起楊家的新屋酒什麽時候擺。

“年後吧,等春耕以後,大家稍稍空閑了再說,正月雪都沒有化,也不適合擺酒。”

這件事楊父早就和孩子們商量過,也是想著到時候鳳蘭夫妻倆能抽空回來。

最好是五月,不冷也不熱的時間段是最適合的。

“春耕以後,確實是最適合的,天氣不冷不熱。”老周一聽,覺得蠻好,自家老二家家裏擺酒也得約在五月,也不耽擱他們的時間。這些孩子,如今常年在省城,每次回來都是約好一起回家。只留下輪班值守的一家。

今年,他們已經分開幹,省城的東西南北四人分開住,他們在省城也買了房子,全是家裏孩子的戶口上在城裏,父母們的戶口全部留在屯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