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句要脫衣服的戲語,勾起青姈對那場春夢般倉促的記憶,舊夢縈回。戴庭安卻沒察覺,押著獵物很早就抵達了刑部。

飛馳回來的馬車顛得幾乎散架,車內的嫌犯各自昏迷,人事不知。

消息傳到肅王府時,那邊正品著香茶賞紅梅。

元和帝的後宮裏美人充盈,子嗣卻很單薄,膝下只顧皇後所出的肅王和陳貴妃所出的恭王兩個兒子。萬千尊榮集於兩位皇子之身,肅王府便修得格外軒昂恢弘,門上紅漆塗金,飾以雲紋金蟠螭,屋頂覆著上等青色琉璃瓦,不遜於東宮。

就連隔壁的園林也被肅王納入囊中,因肅王妃最愛梅花,栽了滿園梅樹。

今日肅王妃得空,邀了極親近的永穆長公主和鎮國公府女眷來賞梅,滿目綺羅珠翠,暖閣裏鶯聲燕語。

因都是親戚,肅王亦抽空作陪,興致怡然。聽隨從說長史孫溫有急事商議,他還當是宮裏有事,匆匆趕去。誰知到得那邊,迎接他的卻是蔡家出事的噩耗。

肅王聽了,拍案大怒。

蔡家管事落入刑部大牢,無異於送到了梁相手裏,刑部雖不像皇城司那樣手段陰毒、行事無忌,種種酷刑招呼上去,也能逼得硬漢松口,更何況是蔡家管事那樣的人?到時候撕開口子,他就休想安生。

肅王暗將蔡隱罵個狗血淋頭,一時間卻束手無策。

這還得從元和帝登基的隱情說起。

……

大魏建國已近六十年,太.祖皇帝草莽出身,在分崩離析的烽煙裏異軍突起,平定南邊各處勢力後登基稱帝。可惜彼時國力貧弱,眼睜睜看著北邊仍有大片河山被涼國侵占,卻無力收復。

太宗皇帝繼承父志,休養生息,加固邊防。

到了建昭皇帝,也就是戴庭安的爺爺,國庫財力和軍中兵將足可與北涼爭鋒,便動了收復河山的念頭。建昭帝膝下兩個兒子,嫡長所出的太子有勇有謀,亦明辨是非胸懷天下,次子安王則資質平庸,為建昭帝所不喜。

為鼓舞士氣,太子親往邊塞督戰。

有他當主心骨,親自調兵遣將,加之多年厲兵秣馬後邊塞猛將輩出,迎著北涼的鐵蹄連收十座緊要城池,將四州之地收回朝廷,令舉朝振奮。

可惜戰事兇險,太子不慎遇襲,重傷回京後終不治而亡。

建昭帝痛心之極,為太子加謚號“明”,並立其獨苗為皇太孫,彼時戴庭安才三歲。

戰事告捷卻痛失愛子,建昭帝本就為這場仗殫精竭慮、不眠不休,遭了打擊後重病一場。是年冬天,東宮起了場離奇的大火,遷居其中的皇太孫無辜喪命,建昭帝盛怒之下殺了安王的生母,沒多久建昭帝病逝,元和帝於正月登基。

當時民間傳言如沸,懷疑明太子與皇太孫皆死於安王的陰謀。甚至連建昭帝都是在連遭打擊、重病臥床時,被親兒子篡奪了皇位。

這些消息無從印證,但當時因這些傳聞,皇城司暗裏殺了不少人。

而元和帝也對兒子格外忌憚,朝堂上雖常令肅王分憂,卻從來不提立儲之事。朝政也多交給他格外信重的相爺梁勛,不許兒子與重臣過從甚密,至於結交武將這種事,更是心照不宣的忌諱。

若肅王的行徑被查實,哪怕不至於褫奪封號,少說也得脫兩層皮。

且梁相緊盯此案,他沒法公然插手。

肅王擰眉沉思,孫溫亦膽戰心驚。

好半晌,孫溫終於想起個人,附在肅王耳畔低語幾句,得了首肯後趕緊去辦。

……

孫溫找的人叫薛玉。

此人誠如其名,雖是男兒之身,長得卻秀美如玉,面如春月,目似朗星,同儕之中算是上等的長相。只是他出身微寒,父親是窮鄉僻壤的秀才,母親也是小吏之女,他自幼讀書,文采極好,十多年前上京赴考,勉強掛在春榜之末。

這般學識容貌,放在州縣定能混出個名堂,在京城這種臥虎藏龍、俊傑輩出的地方,卻只能默默無聞。

薛玉從末等小吏熬起,到二十三歲時仍只是個流外小吏,勉強糊口。

偏他心氣很高,不肯出京城謀職,孑然一身在京城度日。後來他時來運轉,結識了工部侍郎喪夫歸家的女兒蘇染冬,頗受蘇家照拂。再後來,薛玉便娶了蘇染冬,借嶽丈之力謀了個八品官職。

如今他年才三十,當著七品的大理寺主簿,嶽父過世後沒了人提拔,正謀求出路。

先前薛玉曾數次尋孫溫的門路,想投入肅王門下。

孫溫不好碰刑部,也不敢尋熟人惹嫌疑,自然就想到了他。

見王府長史造訪,薛玉受寵若驚,殷勤地迎入府中,熱情地呈上精致的點心茶水。

孫溫很謹慎,先試探口風。

薛玉很快聽出話音,當即表了忠心,願為肅王殿下萬死不辭。

勾結武將之事,孫溫當然不敢透露,見他確實有心投靠,便說有兩個嫌煩困在刑部,肅王殿下不便出面討要,望他設個法子將嫌煩調往大理寺。只消離了刑部大牢,事情就好辦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