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騰蛟(第4/7頁)

她的身體至今沒有康復,全靠藥物勉強支撐,若得不到靜養,只會繼續惡化。可惜,她的運氣真的很差,雖然早知頤殊會在九月初九這天搞事,但沒想到的是會搞出這麽大的事。

要知道,當年三王夜聚程國內亂,不過一夜時間就平息了。

而這場海嘯,就算幾個時辰後退去了,也會留下長時間的災難。而且,還不知道蘆灣城能不能保得住。

其實一切本與她無關。

她雖奉如意夫人來除掉頤殊,可如意夫人自己並沒有來,依舊躲在瀲灩城。

也就是說,此刻的她是自由的。

她可以第一時間逃回如意夫人身邊。也可以先找個安全的地方養養傷,甚至可以趁機回璧國。不必拖著病體急著趕去南沿。不必顧及跟她毫不相幹的程國人的生死。

可是,袁宿的那句指責就像詛咒一樣沉甸甸地壓在她心上,冥冥中似有兩只眼睛,在一直不懷好意地注視著她——

“今日蘆灣之難,三萬人之死,不是女王的過錯,是你們!是你們如意門的……罪孽。”

“拿了別人的東西,是要還的。”

她吞下一顆藥丸,覺得不夠,又倒出第二顆、第三顆吃了下去,身體因為疼痛而不停發抖。

“我還!我還!我會還的!我現在正在還……”秋姜一邊喃喃,一邊咬牙站起來,猛提一口氣,抓著鑌絲從城墻上爬了下去,匆匆奔向南沿。

***

蘆灣的這次災難,被後世稱為“騰蛟日”。

其寓意有三個。

那一天,久違的三皇子頤非重新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中,猶如蛟龍得雨,重新騰躍一般。

那一天,蘆灣經歷浩劫,但城中百姓井然有序地避難撤離,互相協助,最終存活了一半人,在海嘯相關的記載中是存活最多的一次。

那一天,蘆灣的西南區與別的區域徹底斷開,變成了廢墟,但卻將其他區域墊高了三尺,如此一來,從輿圖看,蛇形的程國斷了一截尾巴,反而顯得像是在縱躍準備騰飛一般。

而程三皇子的那句“怕什麽?我們可是蛟龍”的口號,更是一時間傳遍四國。

正如品從目所說的,此次海嘯不是自然天災,而是人禍,因此來得突然,走得也快,海水沖出蘆灣城後不久便力竭退走了,留下滿目瘡痍的斷壁殘垣,和劫後余生的人們。

鳳縣等地的物資在女王聖旨的號令下很快送來了,周邊各鎮地兵力也陸續匯聚到了蘆灣,在頤非的帶領下幫助百姓重建家園,更有無數人聽說京都出事,自發趕來幫忙。

女王的聖旨一道接一道地發往全國各地,一輛輛糧草,一隊隊人馬,前赴後繼地來到這片廢墟。

日落時分,一輛簡陋的馬車離開蘆灣,顛簸地穿過被水淹得坑坑窪窪的泥地,前往南沿。

趕車之人正是孟不離和焦不棄,而車內之人除了風小雅,還有袁宿。

不過短短兩天,他整個人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原本意氣風發變成了頹廢沮喪,從隱忍自持變成了厭棄萬物。

風小雅沒有再綁著他,可他卻似連行走的力氣都沒有了。

那日,他被秋姜綁在欄杆上,眼睜睜地看著海水退去,幸存的百姓如雨後的螞蟻般重新開始行動,他所期待的二次毀滅始終沒有來臨。從那時起,他便知道秋姜成功了,她及時關閉了南沿的陣眼。

但她也沒有再回來。

因此,風小雅待得跟孟不離和焦不棄匯合後,便馬不停蹄地去尋妻了。

一路上,官道無比擁擠,都是從四面八方趕來賑災的人,有官府的,也有自發的,有年輕人,還有老人。

因他們的馬車是從蘆灣城方向去的,還被攔住過好幾次,路人們紛紛向焦不棄打聽皇都的情況。

風小雅坐在車中,忽對袁宿道:“你覺得這些人是為何而來?”

袁宿沒有理會。

“他們的親人、朋友在蘆灣,他們為情而來。”

袁宿終於開口了,聲音冷漠:“我沒有這樣的親人。”他的親人,全賴他父而生,卻在他父死後,想要奪取足鑌配方,奪不到,就各種落井下石地逼害他。

“聽說薛相之前從海上抓回了一個叫做孟長旗的人。”

袁宿表情微變。

“你有一個好朋友。”風小雅笑了笑,“只是不知他現在,在不在那些幸存的人裏面。”

袁宿的手抖了起來,他以為自己已經夠絕望了,沒想到此刻,竟還有消息能令他陷入更大的惶恐中。

“他在蘆灣?”

“如果你當時知道他還在蘆灣,會不會停止?”

袁宿垂下眼睛,久久後,握了握拳:“不會。”他為復仇籌謀了那麽久,好不容易才找到女王這樣的志同道合者,有了這樣的機會,不可能為孟長旗而放棄的。

這時孟不離正好捧了一碗向路人討來的清水進來,聽他這麽說,忽開口道:“你、聽、見了?長、長旗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