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2/3頁)

“朕說了,只是個普通女子。”裴章避重就輕,“她與朝政無關,諸位不要再糾纏了。”

在旁的兵部尚書皺眉道:“皇上,不是臣要潑您冷水。韃靼十萬大軍壓境,已經破了開平衛,連下三城,我軍招架不住,情勢危急。在這個節骨眼,您不想著調兵遣將,保衛京師,還陷於兒女私情之中,實非明君所為!”

“朕已經在想應對的法子了。”裴章喝了一口茶,說道,“韃靼長線作戰,後方供給必定艱難,不會這麽快打到京師。”梓

“可是兵貴神速,一鼓作氣!京師離北境不算遠,大業歷史上也不是沒被外族侵略過。都到了這個時候,您還不願意派靖遠侯嗎?放眼整個朝堂,還有誰能比他更能勝任此戰的主將?”

裴章知道這個才是他們今日的真正來意。

“上回韃靼四王子從天牢逃脫,嫌犯還未抓到。朕認為靖遠侯的嫌疑很大,若派他前去迎戰,到時他與韃靼裏應外合,取我京師,該如何?朕以為,現在非但不該派他去,還要將他囚禁起來,嚴加看管。難道朝中沒有其它可用的將領了?徐都督不行?即將從福建歸來的魏老將軍也不行?”

吏部尚書看了皇帝一眼,他到了這把年紀,已經把生死看得很淡了,也不怕得罪他。

“皇上說靖遠侯與韃靼勾結,莫不是忘了這次的戰事因何而起?若非您故意怠慢使臣團,挑起爭端,還把韃靼的四王子並使臣團盡數扣下,也不會引得韃靼的汗王震怒,發兵攻打大業。老臣說句實話,北方防線除了西北軍,也就京衛和遼東軍可以跟韃靼一戰。可京衛是京城的最後一道防線,而遼東軍一旦動用,奴兒幹都司和高麗能夠安分?並非徐都督和魏老將軍不行,而是他們不熟悉北方地勢,更不熟悉韃靼。您覺得,我們還有時間等待和失敗嗎?”

其它幾人附和道:“是啊皇上,還是派靖遠侯吧。他忠心耿耿,絕不會做對大業不利的事。”

“皇上三思,韃靼一事還有待商榷,但邊境局勢已經刻不容緩了。”

裴章擡手道:“幾位別再說了,朕知道你們的意思了。即日便派靖遠侯領西北軍,對抗韃靼。”

幾人異口同聲地說道:“皇上英明!”

他們走了以後,裴章一個人坐在那兒,沉思良久。大內官看到他的茶涼了,進來幫他換了一杯。裴章端起茶杯說道:“看來靖遠侯深得人心,朕還不得不用他了。”

“眼下韃靼大軍壓境,皇上不妨等靖遠侯打了勝仗,再議其他事不遲。”

裴章扯了下嘴角:“你覺得朕放他回西北,他還會再回來嗎?放虎歸山,終成禍患。我跟他之間,已經無法共存了。”

大內官一驚:“皇上的意思是……那剛才為何答應朝臣?”

“朕這個皇帝,也不是說話算話,你看他們剛才那要逼宮的架勢?朕這個皇帝,本來就不是他們屬意的。只是沒想到連朕親自選的高泰,都在幫裴延。”裴章自嘲地笑了一下,“當初裴延不避嫌地舉薦高泰,朕覺得他如此明目張膽,兩個人之間應當沒什麽。現在看來,是朕自負了。你去把馮淼和徐器叫來。當初朕既然能置永王和定王於死地,屈屈一個靖遠侯,自然也不在話下。”

大內官心中“咯噔”一聲,皇上這是動了殺意了。

*

裴延回到府中,很快就收到了宮中傳出的消息,要他明日進宮,領印準備出征。青峰還不太相信,問道:“侯爺,皇上怎麽會讓您出征?我沒聽錯吧?”

裴延沒有說話,而是徑自去了沐暉堂。

魏令宜正在練字,聽到丫鬟稟報裴延來了,立刻擱筆:“快請侯爺進來。”

裴延很少主動到沐暉堂,必定是有什麽要事。

裴延到了明間,對魏令宜說道:“長嫂,我有話單獨要對您說。”

魏令宜會意,讓身邊的丫鬟仆婦都退下去,然後才說:“有什麽事,侯爺就說吧。可是關於裴安的?”

裴延一愣,魏令宜道:“我知道裴安不在保定,被你送到蜀中的劉知遠那裏去了。上回他要收裴安做徒弟,把他帶走,一去就要數年。我不忍與親子分離,所以沒有答應。我心裏明白,這也許是救裴安唯一的法子。你不用覺得抱歉,我知道你也是為他好。”

裴延點了點頭:“長嫂能夠理解最好。這是我今日要說的其中一件事。”

“還有別的事?”魏令宜見他神情嚴肅,“與沈氏有關?”

“不瞞長嫂,沈瀠不在保定。她之前被皇上擄走,剛剛才被救回來。我暫時將她安置在別處,但皇上要殺我,我不能坐以待斃。”

魏令宜捂住嘴,他話裏的內容實在太豐富,她一時半會兒沒辦法完全消化下去。

“我想將長嫂和母親先秘密送往大同,若我事成,再迎你們回京城。事敗,你們也可以退到韃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