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2/3頁)

這是死過一次的她悟出來的道理。

回了房,林雲舒鋪紙磨墨。以前她不願意欠太大的人情,為了小四能早日考上舉人,她求人又何妨。

第二日,林雲舒將寫好的信交給老大,讓他請人捎去青州交給何知遠。

老大也沒問信中寫得是什麽,領命而去。

又過了一個月,張家那邊發生一件大喜事。

張寶珠從五千位美女中脫穎而出,被皇上一眼瞧中,封為皇後,張老頭被聖上封為太康伯,舉家搬往京城。

而進獻有功的信王因獻美有功被皇上酌情放回封地。

陳繼昌寄來的信中寫道,皇後向皇上進言,不可因她,就將信王的稅銀收回。皇上允。

小四看完信件,眸間全是擔憂,“她這樣跟信王公然打擂台,會不會遭到報復?”

林雲舒心中佩服這孩子想得周到,“她現在是皇後,張家好歹也是外戚,又搬到京城,信王有那麽多人盯著,他膽子再大也不敢在京城動張家。”她視線移到窗外,“可惜剩下的族人就不一定了。”

林雲舒原以為信王會使些見不得光的手斷陷害張家族人報復張寶珠的“忘恩負義”,萬萬沒想到他們手段遠比她想得要殘暴。

臘月初,一夥強盜闖進張家村,見人就屠,聽說那族長當場斃命,重傷者也有數十位。

西風縣沒有山,雖然東面靠著海,但是都被城墻圍著,也不存在水匪。這些強盜只能是信王府的人。

老大聽到這個消息,心裏一陣後怕。

小四也是久久不語。

方縣令帶人查了許久,也未曾找到蛛絲馬跡。或者說他就算知道,他一個小小縣令也不敢跟信王府的人對上。

臘月初十,何知遠回了信。

林雲舒打算在青州再開一家分店,讓老二到那邊考察。

小四也想跟去,林雲舒允了。

兩人一路到了青州。

何知遠親自招待他們,何知遠將米秀才讓他稍的銀票交給老二,“這裏是五百兩銀子。加上去年給的五百兩,還差一千兩。先生說要買鋪面,我幫著打聽了,你跟牙人去看看吧。”

老二接過銀子,跟牙人去外面看鋪面。

何知遠帶小四到他書房,“我明兒要去府城,不如你跟我一塊去吧。我特點請知府指點你。你也知道崔知府出身清河崔家,那可是世代書香。比我懂得要多。你若能得他指點,對你大有裨益。”

小四向他拱手道謝,“多謝師兄。”

何知遠拍著他的背,重重點頭,“先生為了你真是煞費苦心啊。大丈夫何患無妻。你要早點打起精神。”

小四這才明白是他娘拜托何知遠幫忙。下級向上級提要求,那可是欠了個大大的人情。小四也不是那不識好歹的人,心中很是感動。

翌日一早,何知遠帶著十幾個衙役一同出發去府城。

青州離府城不遠兩日過程,居然要帶這麽多人,小四忍不住好奇起來,“師兄,為何要帶那麽多人?”

何知遠蹙緊眉頭,眸光深遠,“我聽說府城邊上常有山匪出沒。有點不放心,所以讓衙役們跟著。”

小四心情也跟著嚴肅起來,“官府為何不出面剿匪呢?”

何知遠失色搖頭,“竟說傻話。咱們河間府只有駐守邊疆的將士,府衙哪來的兵。只靠那些衙役,如何能夠?”

小四心中嘆息,月國重文輕武,倒是滋生了許多山匪。

好在一路上,沒有遇到山匪,一行人都大松一口氣。

到了知府衙門,何知遠不是頭一回來了,守門的衙役都認識他,由衙役領路。

崔知府正在書房跟幾位下屬談事情,瞧見他過來,笑著請他入座,“正巧說到你,你就來了,快跟我們說說……”

一扭頭發現他身後還跟著個少年。

何知遠給他介紹,“這是下官的師弟,姓顧名永季。”

崔知府之前就已收到何同知的信,知他有意培養人才,也答應幫忙看看文章,他將少年仔仔細細打量一番,沉吟片刻,捋了捋胡子微微頷首,“文章帶來了嗎?”

小四將自己的文章奉上,崔知府接過來,“好,我稍會再看,我們還有事情要商談,你先到外面等候。”

小四點頭稱是。崔府的小廝帶他到外面涼亭歇著。這湖呈不規則的四邊形,每條邊上各建了一座八角小亭,用於欣賞這湖光美景。

這亭子位於人工湖邊上,四周栽著垂柳,葉子已經凋落,只剩下赤條條的柳枝隨風飄蕩,湖面沒有結冰,湖水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上好的碧玉。

此情此景竟有一種吟詩的沖動,他隨口吟了幾句先人詩句,正待自己寫一首,在腦子裏斟酌字句,無意間一瞄,竟瞧見旁邊那個亭子坐著一個身穿淺綠衣裳的姑娘,她此時正仰著脖子拿著酒壺往嘴裏倒酒。半邊身子卻懸在椅子上,下一秒就要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