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翠谷一日遊(第2/3頁)

瑤光心說,這容仙公主很有點現代集體意識啊。

騾車又往前噠噠噠地走了一會兒,只見一個石牌坊,上書“翠沚留芳”四字。大約翠谷之名由此而來。

進了石牌坊後,迎面是一群奇石堆起的假山,上有藤蘿樹木,群峰聳立,下面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仿佛河流,又像是海波。瑤光品著,有點日式石庭院和中式假山結合的感覺。

高娘子道:“這也是容仙公主的福澤之一,翠谷這裏原本是亂石叢生的山谷荒地,修了別院自然又挖出許多石頭,容仙公主叫工匠們不要把石頭丟進溪水裏,都堆在這裏,有些後來的人拿去做了房子,或有人拉回自己院子做盆景、假山,還剩些這些就做了這處石景山。”

走近一些,只見假山之間立著一位大約三五米的巨石,上面鑿刻著文字,記述的是容仙公主和幾位女冠一起在這修別院的事跡,她們希望後人能夠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盡量不破壞山谷裏的自然景致,守望相助,各盡其力,保持公共場所的整齊潔凈等等。

瑤光點點頭,這其實就是“業主公約”嘛!

再往裏面走,又見到一處泉池,池中種著各色睡蓮,錦鯉悠遊於田田蓮葉之間。池子另一邊是一片開闊平地,已停著一些車馬。

高娘子解釋說,有些後來建的院子太小了,不僅車進不去,騾馬也進不去,就得停在這裏了。

在這停車停馬也要收費的,一天一兩銀子。

停車馬處設有遊廊,四人在此下了車,由車夫將騾子牽走,眾人沿遊廊向裏走去,遊廊之外以奇石磊作花池,種著許多攀藤爬墻的香花,薔薇、紫藤、夜來香、鴛鴦藤等等,一路芳香,蜂蝶紛飛。

及至進了谷中道路也是用麻石鋪就,每家別院門前各種著花木,另一邊種的全是竹子,有翠竹,有紫竹。十分幽靜卻有滿目繁花綠葉。

薛娘子雖在京師數年,也來過太清宮若幹次,但還是第一次來翠谷參觀。她見這裏許多和外面不同的規矩,深覺大開眼界。

但在瑤光眼裏卻是平常。翠谷分明就是個古代高級小區嘛。凡是地少人多的大都市,都有這種物業管理完善,公共設施齊全,綠化水景優美的昂貴私人公寓。有的還在小區裏散養著藍孔雀和羊駝呢。當然了,這種公寓的房價,也是此地按尺算最貴的。

此理古今大同。

陳三嫂帶著大家去的第一所葫蘆形的院子,瑤光用步子測量,大約也就一百五六十平方米吧,開價一千八百兩。

這是什麽概念呢?翠溪鎮上能賣三間不算小的旺地鋪子。

如果在是京城,可以買一個三進的小院,地段也不會太差。

如果是在綠柳莊附近買水田,能買近一百畝上好的水田。

在京郊更遠一點的地方,比如雍縣,則可以買一百畝水田再加一個莊院了。哦,還有莊子裏的大小仆人幾十口人。

即便早就猜到此地房價頗貴,聽到這個報價時瑤光和薛娘子還是暗自在心裏叫了一聲“好貴!”。

但這院子著實修得很不錯,雖然小,庭院中花木扶疏,在一角還建了個六角小亭子,後園一面臨著翠溪,又有自然風光。

引入泉水的池子一大兩小三個,高娘子指著泉水湧入的那個小池子道:“這個是吃水的,中間那個養魚養花,最後面這個小的可以洗刷。”那個小池子邊上還用石頭砌了下沉的台階,方便洗衣,水流再從這裏出去。

這房子其實放在現代算是建的非常用心的一個獨立式別墅了,不說地點,單看面積也不能算小,可惜古代建房很少建成多層的,尤其是帝都偏北房,冬天要燒地龍、火墻、火炕,在樓上基本就只能用炭盆取暖了,故此只有店鋪、酒樓等才會建成多層的,民用住宅一般還是建成四合小院。

另一個缺點,是瑤光穿越來之後發現所有建築都有的問題——沒有汙水處理系統。斕曦苑的汙水處理系統大約是韓瑤光1.0版想出來讓工匠建的,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即便這樣,在斕曦苑冬天還是不能洗澡呢。就別提其他的了。

翠谷建設之初,容仙公主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她提出的解決方法是在溪水上流分流,辟出一條流水充當排水溝,所有房舍別院全都沿著另一條水流而建。這兩股水流再各自分成兩股,一股引進來,一股流出去。如此便可以凈汙分離,絕不會出現你在上遊洗腳我在下遊淘米的情況了。

因此,每家門前,隔著一條小馬路就有一段專門的溪流可以倒掉汙水。考慮到美觀和衛生問題,每家都在自己家倒汙水的分段水流上面建了一個小房子。

陳三嫂領著眾人出了院子,穿過路邊那排竹子,進到路對面的一個小房子裏。只見挨著墻放了一溜紅漆馬桶,另一面墻邊則放了兩個浴桶。此外還有刷洗的刷子,搬運浴桶、馬桶的小板車等物。這小房子就著山壁而建,只需蓋三面墻,緊貼著山壁修了一道大約有半米多寬一米多深的石槽,作為天然汙水處理的溪流被引入其中,槽上架著幾道麻石橫梁,在這道水流之上大約一米高的山壁又鑿出一道凹槽,同樣引了水流,在凹槽上架著根劈成半圓形的竹子,像水管一樣引出一股活水,就能用幹凈的水來沖洗馬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