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3/5頁)

萬幸的是,付出是有回報的,在他們幾乎廢寢忘食的努力下,張安國是以他們系筆試第一的成績被錄取成為了研究生的。

張定國的成績也過了初試,出國公派留學的名單先跟考研的一波一起篩選,之後再進行第二輪更仔細的篩選,第一輪不過關的話,如果沒有什麽意外,就沒有機會出國留學了。

想要出國留學的人不是很多,但也不少,大部分人會選擇直接工作。

因為參加高考的除了應屆生,很多都是之前遺留的知青,他們的年紀已經不小了,很多人都已經有妻有子,有了家庭,沒辦法說走就走,參加工作的話,他們立刻就能拿到工錢,開始養家,作為學生的補貼,大部分都只夠他們自己花用,沒有辦法節省太多給予家庭,所以有些人即使知道出國留學,去學習更先進的知識和技術,會對他們的未來更有益處,但為了當下,也只能無奈的選擇放棄,剩余一部分就是家庭沒有壓力的,也沒有迫切立刻工作的,又想去外面的世界學習見世面的,他們這一批數量就相對比較少了。

他們能夠提交档案,參加這一次考試,面上的背景都是沒有問題的,接下來要看他們的筆試之後,看成績排名,再深入考察他們的家庭背景,看看是否能夠獲得這個珍貴的名額。

他們是要培養人才,培養人才的目的是想要他們回歸祖國,回報祖國的,但是有的卻會一出國,就留在國外不回來了,他們不僅沒有學到新的知識,還流失了人才,得不償失。

所以政治背景過關之後還要看他的家庭,看他是否有足夠的羈絆,讓他不會放棄國內的家、國內的戶口,學成之後選擇回國。

政治背景這一關張定國沒問題,筆試也過了,不過在第二關的仔細篩查中,出現了一些波折。

因為他的母親。

對於張安國張定國他們幾兄弟,在老師那裏都有印象,因為兄弟全都考上了名牌大學這種事情還是很少的,而且年紀小,成績又這麽好,足夠讓他們印象深刻。

他媽媽去做了生意這件事情也不是什麽秘密,稍一打聽就知道了,那時候張衛國他們去調研,還去了他媽媽的廠裏調查,當時還有印象,她的廠子格外的幹凈,堅持公共衛生等等,給當時的老師和同學留下了一個不錯的印象。

在校的老師教授也分為保守派,開放派,對於改革開放這些事情並不是沒有反對聲音,只不過是被主流給蓋過了而已,有的就提出了他母親這方面的問題,認為這個他的背景不過關,因為他母親還跟香港的人有來往,說不定會跟國外有不良關系。

名額就這麽多,少一個是一個。

只不過被人駁回了,認為他們這樣子就判定他不過關,太過草率。

保守派的人數相比起開放派來說還是比較少的,現在的情況是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改革開放才是主流,改革開放給這個國家注入了強而有力的新鮮血液,會讓他們越來越強大,更好的主力在世界之林。

改革開放了,特區當地政府都給外國資本提供政策優惠,吸收外國資本和技術引入,他媽媽在那裏做生意,跟合作夥伴有來往,這算是什麽問題?

對於這些事情,張定國是不知道的,筆試成績出來之後,考核表填了之後,接下來的事情就跟他無關了,他只要保持著原來的步調就可以了。

每天跟著三哥一起早起去晨跑,回來之後繼續學習,有空了就鉆進實驗室,媽媽給他買的實驗器材越來越多了,還有不少是特意從南方運過來的,讓他愛不釋手。

這時候,蘇茴也回來了首都這邊。

在她出發之前,張貴找了她一次,問她要不要回家看看,她拒絕了,她已經把年禮寄了回去,除了給張根他們的,還有給張成業的,趙夏蘭的。

蘇家那一邊沒有寄過去,因為她順路先去了省城一趟,親自把年禮給到了他們的手上。

蘇淺明他們決定回去過年,打算年二十八回去,年初三就回來,蘇淺明在那邊沒有什麽親戚要走動,只有常小荷有,她家就在那裏有許多親戚。

加上過年正是衣服賣的最好的時候,他們就很晚再回去,蘇茴去的時候,他們都還在省城。

蘇茴到了首都,他們三個都很高興,媽媽終於回來了,好久沒有見她了。

蘇茴到了,先把工作的事放一邊,在家裏待著,給他們做了兩天好吃的,頓頓大餐,然後才去忙工作,在年前這段時間都是黃金時間,大家都要買新衣服過年,生意特別好,醬料那邊也是,新開發了一個過年禮盒套裝,除了醬料之外,還有臘腸臘肉等等,組合包裝,看上去格外有排面,還實惠。

曹燕紅和吳勝海都忙瘋了。

一個是首都這邊的批發代理人,一個是首都以北的代理人,錢賺了不少,相對應的,時間和精力付出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