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5頁)

他個人一開始做的不大,不過一直在提升。

一開始,他把自己的全副身家都砸在了這上面,然後他不聲不響的就成了萬元戶。

不過他這萬元戶很低調,根本沒聲張,他媳婦都沒告訴,更別說家裏人了,他在家裏是不受待見的,他的媳婦孩子也受了不少的委屈。

他掙了錢之後,不敢立刻告訴媳婦,怕出什麽狀況,也沒有立刻改善家裏的條件,而是繼續把錢全部砸在了上面,這要是虧了一朝回到解放前,又要從頭再來,他一點余地都沒給自己留,所幸,上天對他還是不薄的,就跟他想的一樣,這是一片興旺的市場。

他的萬元很快就翻了倍。

他這才拿出了一部分買了房子,把妻子女兒接到了那裏,不用再寄人籬下。

是的,哪怕那是自己親爸媽家,過得跟寄人籬下也沒多大差別,那已經是他弟弟的家了。

搬出來之後,他才把他做的事完完全全的告訴媳婦,責怪是有的,不該瞞著她,不過看到他這成績,他媳婦也跟他一起踏上了這條道路。

孩子大了能上學的上學,還小學校不收的就送去托兒所,夫妻兩個一起拼搏,共同承擔風險,日子也過得有聲有色。

“哐當哐當——”

火車規律的前進。

在這個車廂裏的人全都拿著書本,要麽彼此默契的壓低了聲音交談。

他們一行人是去南方特區調研的。

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買的都是臥鋪票,這一路上坐著或者是站著太辛苦了,他們需要養足精神,在到達的時候才有充足的精力做調查。

對於有臥鋪票,老師還好,他們早就知道了,學生就表現得驚喜了,他們還以為他們出行會是坐票。

現在的學子中還是窮人比較多一些,在這一行8人當中,論經濟實力的話,張衛國可以當之無愧的說,他家現在是最好的,畢竟買房子幾十萬,他媽媽說拿就拿出來了,也有兩個人出身不差,家裏都是幹部家庭,還有一個家裏是高知家庭,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還有一個在以前是會被人歧視嫌棄的資本主義家的孩子,他的經濟實力排第二。

剩余四個就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子弟,農民子弟的話也有,但是少,能夠考上首都大學的,除去天分和勤奮之外,還有一個限制,那就是一定的家庭經濟,實在窮的,根本就不會送孩子去上學念書,他們連上學的機會都不會有。

讓他們驚喜的是臥票一般人買不到,因為它不賣,不是出任務的工人,就是幹部才能買得到。

一開始的新奇過後,他們就繼續學習了起來,他們要掌握的還有很多,這樣到了目的地才能充分的利用時間了解自己想知道的,而不是浪費在一些之前就能知道的事情上。

看到這些學生個個勤奮,兩個帶隊的老師也很欣慰。

這一次出發的,老師和學生系別很雜,學生是從報名的學生中抽選合適的人選,這兩個老師也是在老師群體中經過了考核才能當帶頭人的。

他們兩個人中,最主要的負責人就是文學傾的朋友,經濟學的教授唐科平,他在之前是出國留學見修過的,資歷沒得說,在他們系也是飽受大家尊敬愛戴的一個教授。

分到了唐科平老師這一組,他們四個人自然也熟悉了起來,在這幾個同學之中,張衛國跟唐科平的高徒特別聊得來。

搭上話以後,他們互相驗證了一些彼此了解到的觀點,展開討論,這一討論發現:“咦,我也是這麽想的,你也是啊!”

“你這個是哪裏來的?給我看看?”

“我也同樣贊同上面的觀點,我們不應該固步自封。”

“對,我們要睜開眼看世界,一步一步的開放市場,這留下了緩沖,也能讓大家慢慢穩健的接受改變。”

“外面的世界日新月異,我們不能落後。”

“有些人對個體戶帶著偏見,實際上,同樣是憑借自己的雙手得到勞動成果,這跟辛勤勞動的人有什麽不一樣?為什麽不能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

“商品的流通也是十分重要的,商人負責把一樣商品從另一個地方帶到別的地方,之前物資緊缺的時候大家想要買某種東西,但是國家的生產排不上來,只能缺貨,民眾們也無法享受到想要購買就能購買的該樣商品的福利,如果開放市場的話,看到有利可圖,就會有商人從別的地方或者是自己生產來賣到該地來賺取薪酬。”

“當然,不過一定要經過嚴格的把控,有一些市場是不能完全開放給個人的,比如說糧食,民以食為天,過於放寬限制,很容易在災難的時候出現糧商囤糧以擡高糧價,弄得民不聊生……”

“還有的就是國家戰略物資石油等等,這些都要國家出面,而一些比較次要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