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2/5頁)

做成功之後,她做了一些就堆放在那裏沒有動,知道怎麽做之後,她就喪失了興趣。

太陽火辣辣的的,大家聚集在之前的公共食堂,三三兩兩的站在一起。

看人來的差不多了,張成業舉著幾塊瓦片走上台子:“我有件事要跟大家說,大家看看,這是什麽?”

“那不就是瓦片嗎?”

“是瓦片吧,怎麽了?”

“對,這個就是瓦片,但是這個瓦片,是我們村的人自己燒制的,你們說,這代表了什麽?”張成業這話一出,下面的人就嗡嗡一片。

“什麽,我們村裏人燒的,誰有這個本事?”

“怎麽之前沒有聽說,有誰去當學徒回來了嗎?”

“我們可以從自己村裏買瓦片了嗎?是不是可以便宜一點?”

“最近下雨天天用木盆用桶接水,我受夠了。”

“如果是,那就最好了。”

……

張成業在上面清了清嗓子:“這就是我們村的人燒的,是誰呢?是我們去年來到村裏的謝睿謝知青!他前段時間請假去學的,他打算在我們村建立一個小型窯坊,跟我們村人一起燒紙瓦片!我已經去鎮上跟上面的人打了報告,我們可以發展副業,給大家提升生活水平,這是符合要求的的,所以,我們要抽調人手出來,做好相應的準備,等到天氣變好以後,我們就正式把燒瓦提上日程,大家覺得怎麽樣?”

“我同意,但是。”有的人就問:“到時候出工怎麽算?”

“我們要是要花錢買嗎?”

這個張成業已經想好了:“到時候抽調成年男丁幹活,拿10個工分,這個瓦片我們村的人可以用一定量的工分購買,超過比例之後就要用錢。”還能為提升大家幹活的積極性作出貢獻。

“其他村的人要買,就按照統一的價格銷售,到時候,那些錢,再按照工分分給大家!”

全票通過了,現在還沒有從煩人的雨季過去,正是最煩惱下雨天漏水問題的時候,問題有望得到解決,而且還能給大家創收,誰要是不同意,估計就能被大家的眼神瞪的說不出話來。

張成業冠名成了負責人,謝睿做他的副手,不過張成業也就當個名頭,具體的細節一律聽他的,他只負責安排人手。

首先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先把模具做好,窯的地址選定,等到天氣好之後就該建窯了。

張成業還特意讓人去山上撿柴,到時候要用到木炭和煤。

煤難買,木炭的話,他們自己就能解決。

綿綿不斷的雨季終於停歇下來,毒辣的太陽燒烤著大地,李村的人一個個熱火朝天。

大部分人還是安安分分的在地裏勞作,創收那也是在不影響農活的情況下,夏天正是抽穗的時候,要是一股腦的把人調往瓦片那一邊,地裏的農活誰來做呢?到時候大家的肚皮誰來解決呢?

不過勞作之余,有人去看新鮮,張成業是不會阻止的,這樣看也看不出什麽。

知青點的人受益匪淺,謝睿把陳東華和林荊南都拉到一起,其他人沒有去那裏幹活,但是因為這個點子和手藝都是知青的,同為知青,他們被村裏人高看了一眼,平時很多人是不理睬的,現在會主動打招呼,給個笑臉。

——

被下雨天耽擱了許久的包裹到了,這一次裏面除了海產之外,還額外增添了一些別的。蘇茴吃得勤快,上次寄來的快要吃完了,這次正好填補上。

關韶理聽取了他上司的意見,裏面還有別的地方的特產,信上也寫了理由,這是他同事家鄉那邊的特產,吃了醬,覺得好吃,特意送一些感謝她,這些特產裏面,有邊疆的葡萄幹,北地厚實的皮子、某地盛產的藥材,都是他們這地方沒有的,這些東西,市面上根本沒有。

蘇茴歡喜的收下了。

他寄來的這些東西,蘇茴分成幾份,分別送到張根,張成業,還有她娘家那邊,不過大頭還是她的,夠他們一家吃上一段時間了。

四兄弟收到包裹就想她立刻做一頓好吃的,蘇茴悶了一鍋海鮮飯,粒粒分明、晶瑩剔透的大米,配著魷魚絲、幹貝、蝦仁,然後配上海帶黃豆湯,吃著就是享受。

不過李滿芬是不舍得這樣霍霍的,她收到的時候,拿出一大包的幹蘑菇給張保國,有來有往嘛,用山上撿的蘑菇換這些,她賺大了。

她燒了一鍋湯,給大家解解饞,就鎖到了櫃子裏,不到過年過節,或者是招待客人,她是不會動的。

哪怕是小兒子大孫子纏著她要吃,她都不會動。

——

聽說蘇茴救了一個人,身家頗豐的那種,救了他以後,得了個收音機!沒有熱親眼看見,但是這種消息一向傳的很快,什麽據說那人市裏面來的,好像是什麽領導,救了他之後,把他身上最貴重的收音機給了蘇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