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3/4頁)

蘇茴放下碗:“你們都吃飽了?”

得到一個確定的回答之後,把剩下的都倒進了自己的碗裏:“想吃蝦我明天再做,你們等會先別睡,在院子裏轉一會兒。”

張衛國舔了舔嘴唇,剛吃飽,他已經在期待著明天了。

吃完飯,該收拾碗筷了,張保國盯著張衛國,他們兩個輪流洗,今天輪到他了。

張衛國不想動:“大哥,你幫我洗吧。”

張保國:“不要。”

張衛國看向兩個弟弟,他們其實年紀相差不大。

張定國一下跳起來:“我和三哥燒火了,洗澡水都是我們燒的!你不怕我們把碗打碎嗎?”

張衛國只好乖乖去後面的水井裏打水洗碗。

媽媽是不用想了,媽媽燒飯辛苦,連個替換的人都沒有,他們好歹還能替換著休息呢。

…………

蘇茴把一些海產收拾出來拿給娘家、趙夏蘭和張成業他們,他們也拿出一些本地的吃食,讓她到時候一起寄給關韶理。

蘇淺明和田思怡看見這些東西不稀罕,也沒有陌生的感覺,相比較趙夏蘭一樣一樣的問清楚是什麽、該怎麽煮,差別很大,蘇茴若有所思。

他們夫妻都是外地來的,或許曾經也是有過故事的。

只不過這麽多年來都沒有提過只言片語,蘇茴也沒有探究的意思。

隨著夏季的到來,蘇茴的芥子空間幾乎煥然一新。

除了最中間的白骨蓮、被陣法保護著的其他上了年份的靈植之外,其余空著的地方都被她規劃著種上了東西。

那一片是各種中草藥,從很常見的折耳根到人參苗、一年生到多年生,都有。

隔壁是一片抽穗期的稻苗,再隔壁是飽滿的玉米棒,之後是花生地,除了這些吃的,還有一小片棉花。

之後,是一片郁郁蔥蔥的菜園子,蘇茴收割了一部分,留下光禿禿的土地。

最後一片區域,種植了各種樹苗,有李子、桃、芒果、蘋果等果樹,在不同的陣法中,共同生長,果樹之外,就是蘇茴在山上遇到的不錯的樹苗。

這個不錯,不是說是靈木,只是相比起其他的,在這個富含靈氣的地方生長久了,會有更大的幾率變成靈植。

那些現在種植著各種吃的,到後面不缺吃的了,遲早也會被各種有機會變成靈植的物種占領。

蘇茴調整了一下陣旗,一片花生就這麽浮空飄了起來,然後泥土先落下,調整了一下高度,一刀切,花生掉落地上,又被“吸”到了中間,蘇茴走進去把花生裝進袋子裏,還停留在半空中的花生面落地。

這樣放著不管,一段時間後,就會被這個空間吸收。

至於這些花生,蘇茴拿到了一個泛著微微紅光的區域,這裏的熱度比其他地方高,原本應該是種植著火屬性的靈植的,現在變成了她的烘幹區。

放到這裏,幾天過後,這些嫩花生就會變成幹花生了,收花生,就是這麽簡單。

跟她在芥子空間的輕松烘幹不同,現實裏,已經下了半個多月的雨了。

每到夏季,就是一年中最常下雨的時候。

因為常下雨,家家戶戶都有雨衣,有的是用油布做的,有的是用化肥袋裏面的透明薄膜做的,還有的就是用稻草編織的、粽葉做的。

蘇茴家原先沒有雨衣,分家的時候沒有分,自然也就沒有,雨傘倒是有一把,是用油紙做的。

他們家沒有要下地幹活的人,冬天偶爾下雨了,只要有傘撐著去上課就好了,雨小的話,雨傘都不用。

現在常下雨,張衛國還是常往外跑,下雨也擋不住他在外跑的心,雨傘沒有,但是芭蕉葉和香芋葉有很多,小孩子幾乎個個都頂著片大葉子在外面嘻嘻哈哈。

蘇茴注意著他們身體,讓他們濕了衣服早點換,沒有著涼生病的趨勢是不管的。

不過趙夏蘭在知道她家沒有雨衣後就約定一起做一件。

她家的兩件有些舊了,該做新的了。

蘇茴想到她說要自己做,就去弄了幾個化肥袋子回來。

化肥很難買,化肥袋子村裏也沒幾個人有,也是一樣稀罕的東西了,但是在鎮上,花錢還是能買的。

解開裁好,就是一件雨衣了,蘇茴一口氣做了五件,足夠一人一件了。

趙夏蘭沒舍得花那個錢。

雖然錢不是很多,但是她寧願拿那些錢用來買幾顆糖給孩子吃,做雨衣只是耗費些功夫,反正下大雨的時候沒辦法做其他的事,閑著也是閑著。

她好不容易花了半個月編織了一些,沒做成雨衣,變成了屋頂。

最近一直下雨,屋頂漏水了。

她家是村裏最常見的那種房子——以石子打基底,黃泥磚砌墻,稻草木板做屋頂。

瓦片只是在最主要的部分有些許而已。

趙夏蘭抱怨:“肯定是開春的時候沒檢查仔細,這才漏水了,今年還沒下大雨呢。”一直斷斷續續的下小雨中雨,現在就小漏的話,下大雨那就要大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