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七十年代(第2/2頁)

吃了大米之外,還有油,以前在爺爺奶奶那裏,油是每次用筷子點一點,現在呢,一次的量估計夠那邊用十天,就算媽最近煉了不少豬油,也很快見底了吧?魚和肉也是,每天不是吃魚就是吃肉,山上有這麽多魚嗎?

他們四個每天早上還會平分一碗蛋羹……

他真的很擔心。

不是沒有人家,在剛分糧的時候大吃大喝,到後面就靠草根和借糧生活。

蘇茴微微挑眉:“我們的紅薯都在房間裏放著,你看得見,不會一口氣吃完的,至於其他的,是我想的辦法,你們還小,不用想太多,有人問的話就說媽媽跟你們說的那些。”

張保國臉上的表情更糾結了:“媽……”他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是可以信任的大孩子了。

蘇茴第二天就準備了幹糧上山。

現在距離過年還有不到十天,農活基本上沒有了,大家都在忙活著自己的事,有的上山打柴草,有的在家趁著天氣好洗洗刷刷,有的在準備過年的年貨……

蘇茴還在山上看到了幾個有些眼生的青年在下套子,蘇茴回憶了下就想起來了,那幾個是他們村的知青。

下鄉支援建設來著。

過年了,有些知青可以回鄉探親,但是年限不夠的、有事耽擱的、買不起車票的……都會待在李村過年。

下套子明面上是不允許的,但是私底下,不少有都在幹,地方隱蔽些,有收獲不聲張,不是有仇的也不會故意揭發,要是真要追究,他們靠山靠水的,沒有人是完全清白的。

蘇茴越走越快,一點也沒有走山路的疲憊和氣喘,要是有人就在身邊細心觀察的話,還能注意到她有韻律的呼吸。

當她一口氣走了一個多小時以後,這裏就沒有多少人走出來的小路了,要靠自己用柴刀開路,撥開到半腰的草叢。

這裏的獵物比外面多不少,她看到了好幾只山雞出沒,不過因為她要開路,動靜大了些,它們遠遠地避開了。

直到走到一處滲水的小溪,她看到了眾多腳印,蘇茴屏住呼吸,就是這裏了。

她來到這處水窪,找了個隱蔽的地方就開始蹲點,沒有等太久,就看到一只小麂從對面那頭的草叢冒出頭來,機靈的左看右看,看到什麽狀況都沒有,還是機警的待在原地,過了二十多分鐘,它才慢慢走過來,一步一回頭的走進水窪,蘇茴正想出手的時候,聽到了動靜,她又蟄伏了下來。

有些失望,是一只灰兔子,蘇茴手裏抓著兩片尖銳的竹片,手腕一甩,就這麽飛射而出,兩片正中要害,兔子掙紮了一下,就不動了,那小麂跑了幾步,也徒勞。

蘇茴快速的把它們放到芥子空間,很好,動作夠快,她灑了點粉末,那些微的血腥味也不見了,她又蹲了回去。

一只兔子兩斤多,一只小麂大概三十斤,夠過年了,但是她還想賣些錢,過年,往往都是國人最舍得花錢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