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七十年代(第2/2頁)

“家裏還有一口破鍋,因為有新的一直沒去補,補好了你們拿走,被子衣服你們用的也是你們拿走,碗筷每人一份。”至於農具什麽的,都收繳到了村裏,個人的也就只剩下菜刀小鐮刀,自己瞎糊弄著伺候自留地,這些都是只有一樣的,沒法分。

蘇淺明聽到這些,臉上的笑就和藹了,看著親家公,親家母有點拎不清,但是親家公還是個說的明白的。

蘇淺明問女兒:“既然這樣,我們就這樣說定了,你去拿紙筆過來。”

張衛國機靈,跑進房間去撕了張保國的作業本,蘇淺明就把剛才說的都寫上。

張根看著蘇淺明利落的寫著,又補充了一句:“上面還要寫上如果她要改嫁的話,房子要留給保國他們。”

蘇茴可不認為自己會嫁人,一點都不介意:“爸,你就寫上吧,我反正也不會改嫁,都一樣。”叫爸爸這是越來越順口了。

蘇淺明暗暗嘆氣,女兒年紀輕輕就守寡了,沒辦法,命苦,但有他們幫襯,日子總能過起來的。

最後寫完,見證人上張成業和孫強分別寫上自己的名字,一式三份,一份給女兒,一份給張根,一份給隊長。

這家就算是分了,等以後大隊長去把戶籍分開,就完事了,然後他們在一起去了宅基地。

張成業跟他們家其實是有點沾親帶故的,應該說他們村所有姓張的都沾親帶故,因為當初逃荒到這裏的時候,姓張的是四兄弟,這麽多年來分別結婚生子,繁衍成幾百戶人家,實際上是同一個老祖宗。

張成業的家距離村中心不遠,但是張平挑選那塊宅基地就比較遠了,那邊只有幾戶人家,因為兩塊地之間全都是上了年份的李子樹,這些樹誰也不舍得砍,是村裏孩子們的珍寶。

而且他們村叫李村,就是因為這李子樹得名的。

在那裏的宅基地中,張平申請的那塊在最裏面,前面的都有人了,只不過現在還沒有建起來。

雖然是最裏面,但是安全上卻沒有什麽顧慮,因為後面的是一座小山坡,高度不超過50米的那一種,是小孩子采摘野果、野菜的聖地。

小山坡的後面,則是他們村的田地,這麽獨一座的小山坡,基本上不會出現什麽野獸,安全無虞,但又保證了足夠的隱私。

蘇茴很滿意,覺得簡直是為她量身定做的。

現在是七十年代,跟她穿越之前的七零年很像,生活物質缺乏,還進行著某種運動,她到時候肯定不能像原身記憶中那樣頓頓青菜紅薯,偏僻一些、人少一些,正好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