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意外之旨

逄梟輕笑:“自然是要等的。本王若是妄動,有些人怕是要被嚇死,還不知要做出什麽事來。況且既然上京勤王,自然要聽聖上的意思。多少雙眼睛盯著咱們,行事就自然要比以前謹慎一些。”

虎子鼓著臉,郁悶的道:“眼瞧著韃子就在眼前,咱們卻不能沖上去砍瓜切菜,簡直太憋屈了!我都許久沒痛快淋漓的打一仗了!”

逄梟哈哈大笑,拍了拍虎子的肩頭,“急什麽,韃子就在眼前,還怕沒有仗可打?”

莫說虎子,就是他,安逸的日子過的久了也會手癢。韃靼人從北疆直殺到京城,占領大周多少大城,屠殺了多少百姓?欠下如此血債,但凡是個有血性的大周人,都無法容忍!

只是眼下李啟天沒有旨意,他們又在天下人的眼皮子底下,他帶了二十八萬兵馬來勤王,本就會被有心人盯著,一旦行差踏錯半步,必定會被人抓住把柄來說,到時事情會被推向一個不可控制的地步。

是以眼下即便他想直接帶兵直接沖進城門,穿過整個京城去往北邊幫季澤宇的忙,也是不能輕舉妄動的。

逄梟帶領的平南軍駐紮在南方,山高皇帝遠,從前只知吃餉的散漫性子早已在逄梟當年的帶領下徹底改變,如今平南軍軍紀嚴明逄梟吩咐不能擅自行動,要在城門外紮營等待聖上吩咐,大家都沒二話。

“幸而已是春暖花開了,大家夥兒就算住帳篷也不至於凍出個好歹來。”謝嶽和徐渭之每日帶領謀士們來逄梟處商議對策,說起李啟天的安排,大家都既意外又無奈。

“聖上忌憚王爺,竟已到了不顧京城安危的地步,著實令人寒心。”

“你我並未經歷過京城的緊張情況尚且如此,京城百姓每天看著傷兵被擡下來,聽著城外的喊打喊殺之聲,怕早就已經人心惶惶了。”

眾謀士看向逄梟幾人此時心中都是同一個想法。

謝嶽抿著唇,想了想才中肯的道:“王爺,其實此時是個絕佳的時機。天子與朝廷的注意力都在韃靼身上,他們手中的銀錢和糧餉也都有限,此時若是咱們全力進攻,必定能將京城拿下。”

後面的話即便沒有說完,眾人也能明白他的意思。眼下正是李啟天專注於韃靼之時,若是想奪得大位,乃是最佳的時機。逄梟若眼下動手,必定能夠一舉成功。

逄梟聞言卻只是笑了笑,“我是大周人,無論如何也不能將大周的百姓交給外族來統治,那樣必定會使百姓淪為奴隸,即便眼下能夠拿下京城,那以後呢?是否會有人因此而記恨於我?是否到時會有人不願意追隨我是繼續抵抗韃靼?

“眼下並不是考慮這些事的時候。共同對外,將韃靼趕出大周的土地才是要緊。至於其他,往後一切安生,百姓們平安了在算。我也不能將自己的大業建立在百姓的犧牲之上。”

眾謀士有方才支持謝嶽說法的,此時聞言都連連點頭。王爺是仁義之人,處處以百姓為重,如此便已是十分難能可貴。他們能追隨這樣一個明主,往後可就有福了。

謝嶽和徐渭之卻是相視一笑。

別人或許不知道,可徐渭之太了解謝嶽了。之所以在眾謀士跟前這麽說,也是要讓王爺有一個陳情的機會,讓他們都明白王爺的苦心,知道王爺為何不選擇直接就去攻打京城的原因。

王爺之所以如今這般選擇,可能都是出於百姓的角度考量。可是對於他們這些旁觀者來說,王爺選擇,也恰是能夠為他帶來最大收益的。

身為謀士,自然是要竭盡全力為王爺著想。在王爺陷入迷茫時恰當的提出建議。可近些日謝嶽與徐渭之漸漸發現逄梟所做的一切抉擇,表面看起來似乎也有冒險之時,可最後的結果似乎都是對他好的。

有時就是謝嶽和徐渭之也覺得王爺在鋌而走險,可最後卻都化險為夷。

難道這就是天命所歸,天機子早年的推算是沒錯的?

眾人商議之時,皇宮中李啟天也在可與幾個心腹商議,“平南軍至今還駐紮在城外,這樣的一大批人馬,若是如其余勤王的援軍一般直接放進城門,若忠順親王有個反叛之心,到時豈不是身一點希望都找不到了?”

李啟天也正是這樣想,所以才會格外糾結。

“朕也想過,忠順親王為大周征戰多年,到底立下了汗馬功勞,朕也不願意懷疑他。”

能被單獨叫來禦書房商議對策的便都是李啟天的心腹,而這些人之所以當的上李啟天的心腹,也必定是因為 他們善於審時度勢,更加了解李啟天心中所想,總能說出既能解決問題又能取悅李啟天的話來。

是以此時均是一臉擔憂,義正辭嚴異口同聲的道:“聖上三思。”

幾人對視一眼,又各自開口:“聖上,您是心胸豁達之人,自是不會多想,可臣等卻不能不為萬一而考慮。聖上您信任忠順親王,可不代表忠順親王一定會忠誠於您。一旦鬧出個什麽萬一來。到時事情就不可收拾了。還請聖上千萬考慮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