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成就感(第2/2頁)

“王爺可千萬別這麽說,聖上不給糧草,王爺又不是神仙,難道能平白變出糧食來?這一次若不是王爺自己掏腰包去買糧食,大家夥哪裏能活命啊!”

陳知縣心直口快,激動之下想到什麽就說了什麽。

話出口,他才察覺到自己說了什麽,立即覺得有些不妥,畢竟聖上不給糧食這樣的事著實太容易引發議論。可是轉念一想,聖上身為天子聖上就竟然做的連王爺都不如,他既然敢做,難道還怕別人背後議論?

反倒是忠順親王,為人親和仁善,行事又低調。他剛才都問了,這些糧食都是王爺買來的,他說的狠辣,可到底去了柳員外家也只是嚇唬了一番,到最後也給了錢的。

王爺肯為了百姓活命,在聖上不派糧食的情況下,動用私人的銀子買糧給大家吃,這樣的高尚情操,王爺自己不宣揚,他卻不能讓這事兒就這麽壓下去。

果然,陳知縣這樣一說,百姓們立即議論起來,這消息像被潮水推遠,很快人群裏就都是百姓們的稱贊聲。

逄梟與秦宜寧對視了一眼,卻是頗為無奈。

他們一直低調,為的就是不讓人多想,眼下這一處還好一些,王爺手裏有些銀兩可用也並不引人注目,可是他們是打算一路往南方一直賑濟的,那可就是一筆龐大的數目了,到時難保不會有有心人多想,萬一去李啟天跟前多嘴說一句,逄梟可就解釋不清了。

是以逄梟和秦宜寧,包括徐渭之、謝嶽等謀士,也一直都在猶豫要用什麽方法宣傳開來,既能讓逄梟博得民心,又能不讓李啟天猜忌。

可誰料想,計劃跟不上變化,他們的辦法還沒想出來,陳知縣卻先一步幫他們做了決定。

見逄梟面色有些尷尬,陳知縣只當王爺是性子如此,不願意為這種事出風頭,心裏對這位年輕的王爺跟多幾分好感。越發覺得王爺做了這樣的好事還默默無聞太過虧了一些。

逄梟與秦宜寧見粥棚在陳知縣的安排之下,百姓們都秩序井然,年輕力壯的那些也沒因為自己力氣大就擠在前頭,而是先謙讓老人、孩童和婦人,雖然大家已餓的眼冒金星,也沒有失去做人的風度和底線。

秦宜寧和逄梟心裏都很歡喜,也不由得感慨陳知縣治下的金港的確與來時所見地方不同,不知是因為這裏沿海,災情較輕的原因,更要緊的是這裏的民心淳樸,人人還都保留著善良。

一個知縣,要維持一個地方的安定已是難事,是更可貴的是他讓百姓們始終保持著淳樸之心,並未產生任何不良的風氣,即便是在死亡的陰影籠罩之下依舊如此,這就是陳知縣的本事了。

逄梟與秦宜寧回了衙門暫作休息。

謝嶽、徐渭之等謀臣聽了消息,則帶著護衛四處走動,查看城中的情況。

百姓們都知道這些糧食是忠順親王用自己的銀子買了給他們吃的,如今吃上了熱騰騰的粥,真是比什麽美味都然覺得真貴,想起王爺,就更加贊譽有加,連帶著從前逄梟在戰場上那些英勇事跡也被提起來。這讓出來探查情況的謀臣們一個個都覺得與有榮焉,心裏自豪又動容的無以復加。

一開始反對逄梟動用寶藏賑濟災民的那些謀士,如今再看這樣情況,總算徹底明白了謝嶽和徐渭之主張的“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道理,也有人在想,幸好當時王爺沒有采納他們的建議。

秦宜寧與逄梟回房,寄雲和冰糖不多時就送來了一罐熬煮的是稀爛是的雜糧粥。

逄梟端起碗來盛了一勺,抿唇道:“真不容易,終於吃上一頓幹一些的。”

秦宜寧被他那委屈又哀怨的模樣逗笑了,“你多吃一些。這些日還要勞你四處去找糧商談價格呢。”

逄梟哈哈大笑,將盛出那一碗都是米粒的粥遞給了秦宜寧,隨後自己捧著瓦罐剩下的。

“放心吧,有了這樣一個良好的開端,不出幾日,金港的情況就可以緩解了,到時咱們便可以啟程去往下一站了。”